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科普,夯实创新“通天塔”的塔基


■李 泉

5月13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大幕拉开后,火热军营便劲刮“科普风”——

海军某基地,原本1个小时的科普讲座,因官兵提问热烈而3次延迟;陆军某部,被称为“科抖”的“这些科技知识你该知道”的抖音,发布当天播放量就超过1万次;某科研单位,一名科研人员弹唱的“电磁频谱之歌”刚在朋友圈分享就被刷屏……这些科普活动火热的背后,折射出广大官兵对科技知识的渴望。

“一个国家的科学普及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科普工作,从制定《科普法》到出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再到将每年五月份的第三周确定为全国“科技活动周”,得益于这些法规政策的有效落实,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持续攀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对科普工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高度重视科学普及,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科学文化素质”等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做好全民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据报道,2017年,我国有7.71亿人次参加了各类科普活动,平均每96.6万人拥有一个科普场馆,科普网站、科普类微博和公众号等互联网传播渠道触达人次超过60亿。2018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8.47%,为实现2020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的战略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兴则军队兴。如果说机械化战争是“打钢铁”“打能源”的话,那么信息化战争就是“打科技”“打信息”。1996年,英国一名军事理论家曾预言:“未来战争的胜利,一定属于那些科学素养高的军队。”7年后,这个预言在战场上得到印证。美军空袭伊拉克时,伊军守着40多部先进的“霍克”防空导弹却不会用,只能坐以待毙。战后有专家研究指出,“科学素养低、不注重科学普及,这样的军队是打不赢信息化战争的。”

从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到尊崇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近年来,我军官兵的科学素养得到很大的提升。然而,一些部队科普工作做得还不够好:开展科普“一阵风”,上级要求或检查时搞一搞;组织科普“一窝蜂”,只求轰轰烈烈不求实实在在;筹划科普“一锅煮”,内容上不加区别、缺乏针对性,等等,这些都不利于科学知识入脑入心。

搞好科普工作,离不开军队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参与。这是因为,军队科技工作者处于科学研究的最前沿,同从事科学传播的机构和媒体相比,他们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科学知识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差错,保证知识传播的准确性。科技军队工作者了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和前沿问题,他们最有资格普及、解答官兵最为关心的热点科学和相关问题。也正因为如此,科技工作者被称为科学知识传播的“第一发球员”。在去年的全国首个科技工作者日,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科技工作者不能在象牙塔里自我欣赏,科普是科技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2013年6月20日,离地球300多公里的天宫一号上,神舟十号航天员的太空一课,极大激发了全社会的科普热情。今年春节,面对电影《流浪地球》的“现象级”热映,有影评指出,“这既是一部科幻电影,更是一堂精彩的科普讲座。”由此可见,开展科普,只有适应青年官兵特点,选用巧妙方法,才能收到“不言之教胜于教”的效果,也才能让科学知识加速抵达更多官兵。

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止境,科普工作的开展也不能停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的当下,生命科学、人工智能、星际探索、新能源新材料等科技浪潮,正不断刷新着原有知识体系和认知维度。科学技术创新突破的周期越来越短,一次新发现、新突破,很可能改变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因此,广大官兵科学素质的提升必须及时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科学技术的普及是建造创新“通天塔”的塔基。万丈高楼平地起。全国科技活动周只有7天时间,但科普之路很长,全军官兵只有牢固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让科普的“点”日益丰富、“线”加速延伸、“面”逐渐拓宽,才能让更多科学知识在官兵头脑中深深扎根。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