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老枪


■林水星

岁月的硝烟虽已磨去了它表面的烤蓝,但枪面依然整洁,一尘不染,薄薄的一层枪油下没有一丝锈痕,枪身上原毛瑟厂的钢印和厂标清晰可见。2018年初冬,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当我再一次捧起父亲曾用过的德制毛瑟C96式手枪,睹物思人,眼角瞬间湿润了……

我的父亲林浩是原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离世已经22年了。儿时,父亲工作很忙,但我们兄弟姐妹几个总是喜欢缠着他讲故事。他讲得最多的,也是我们最爱听的,是他当年参加徂徕山起义、打鬼子锄汉奸的战斗故事。

记得我第一次见到这支枪,是在1964年夏天的一个傍晚。那天,爸爸的秘书胡庆云叔叔来了,他们在爸爸的房间里整理东西。我好奇地悄悄扒开门缝,看见爸爸手里正握着这支驳壳枪。看见我,爸爸挥手让我进来。爸爸熟练地将枪分解成几个部件,然后一面仔细擦拭着,一面给我讲着这支枪的光荣经历……

父亲告诉我,这支枪是德国造二十响驳壳枪,是他的老战友洪涛牺牲前留给他的。

洪涛原名洪裕良。父亲与洪涛首次见面是在1937年10月下旬,共同的革命事业使他们从此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中共山东省委决定举行徂徕山起义,并决定由洪涛和父亲带领省委机关部分同志第一批登上徂徕山,为起义做好准备工作。

1938年1月1日,在徂徕山的大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正式成立了。洪涛为司令员,父亲为政治部主任。新组建起来的四支队初战告捷,起义部队士气大振。1938年2月下旬,洪涛和父亲带领部队前往莱芜、博山、淄川一带活动,开辟以莱芜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父亲回忆说:洪涛同志不但能打仗,而且还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尽管他是农民出身,识字不多,但讲起话来,寥寥数语,简明生动,针对性强,很能提高士气。每逢战前、战后,他总要讲上三五分钟,用铿锵有力的语言给大家以信心和力量。当时,四支队的同志们都很佩服洪涛同志的才能,就连支队里的大学生也很愿意听他讲话。

作为一个指挥员,他更懂得言传身教的重要。冲锋陷阵他身先士卒,遇到紧急情况,他沉着冷静,挺身而出。部队撤退,他总是留在后面,担任掩护。

当时经常与日伪军激烈作战,加上根据地医疗条件很差,洪涛肺部旧伤复发并急剧恶化,终日发烧咳嗽。父亲说,洪涛躺在担架上,一边行军,还一边和自己研究工作。一遇到敌情,他便挣扎着从担架上爬起来,让警卫员扶着一起观察敌情,商量对策。

5月初,部队在莱芜城鲁西镇以东,与日伪军展开激战。洪涛不顾伤病,亲临阵地前沿指挥战斗。虚弱的病体使他站立不稳,豆粒大的汗珠顺着他瘦削的脸颊流下,但他坚持指挥,沉着镇定,从容不迫,直到战斗胜利。战后,洪涛的伤病更加恶化。

1938年5月25日,部队行进到泰安的劝礼村。父亲说,那是他永远铭记的一天。深夜,洪涛挣扎着坐起身,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父亲一边扶着他,一边端碗接着血。洪涛从枕下抽出了这支驳壳枪,用尽最后的气力交到父亲手里。他双眼看着父亲,大口急促地喘着气,想嘱托着什么却又无法说出话来。父亲眼含泪水,哽咽着对洪涛说:“你放心!我们一定带好部队。紧握手中枪,把日本鬼子彻底赶出中国!”当晚,这位优秀的指挥员牺牲了,年仅26岁。后来,我在父亲怀念洪涛伯伯的文章中看到他对那天晚上的描述:深夜,天黑漆漆的,苍天和大地浑然一体,四野茫茫全都笼罩在一片悲痛之中……

从此,父亲肩负着战友的嘱托,身佩这支驳壳枪,带领部队从鲁中、鲁南到胶东,打鬼子、杀顽敌,浴血转战山东。这支枪也一直跟随他,参加了大大小小数百次战役战斗。

1964年,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建馆五周年纪念,向全军征集革命文物时,父亲决定将此枪捐献给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那一天,父亲一边擦着枪,一边动情地说,虽然他与洪涛朝夕相处仅有8个多月的时间,但洪涛那坚定刚毅的形象和发自肺腑的嘱托,却让他永远不能忘怀。

父亲擦完枪,将枪重新组装好,站起身来,抬手做了一个标准的手枪射击动作。我看了连忙央求说:“爸爸,你也教教我吧。”父亲说:“好!”随即将枪递给我,我连忙双手接过,内心难掩第一次手握真枪的喜悦。接着,父亲给我讲解着手枪射击要领:两脚与肩同宽,右脚在前,左脚在后,注意侧身用肩对准目标,据枪瞄准,缺口、准星、目标三点一线,自然呼吸,果断击发。父亲还说:“这也是洪涛教我的。”我明白,多年以来,在父亲心里,洪涛伯伯不仅是他的好兄长、好战友,也是他革命戎马生涯中的首任好教官、好导师。

枪擦好后,父亲又往枪上仔细地涂上一层薄薄的枪油,母亲拿来一块红绸布,将枪包好后轻轻地装进木枪套里。父亲双手捧起枪,就像抱着孩子一样,交给秘书胡叔叔,叮嘱他一定要做好交接手续。

这支枪捐赠给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后,我就再也没有机会见到了。2017年12月20日,200多位曾参加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老战士的后代们齐聚泰安,隆重纪念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80周年。参加完纪念活动返回北京后,我心情很难平静,抱着一丝希望再次找到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后来,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终于再一次见到了父亲当年的这支枪。父亲留下的不仅仅是一支普通的老枪,还留下了英雄的山东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印证,同时也留下了父辈们为民族独立解放而不惜流血牺牲、英勇奋斗的精神写照!

遥望南天的徂徕山峰,昔日硝烟弥漫的战地已幻化成绿水青山。我想远去的父亲若有知,应是笑慰而释怀了。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