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话剧《马背摇篮》——

艺术再现红色记忆


■彦 会

6月1日晚上,红色话剧《马背摇篮》在北京国安剧院公演,艺术地再现了那段红色记忆。

该剧以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进攻延安、中共中央撤离延安进行战略转移为背景,着重讲述了延安第二保育院的幼教工作者们历时两年零十个月,在359旅官兵的护卫下,穿越炮火硝烟,安全转移136名革命后代的故事。它以“马背摇篮”的红色记忆为艺术创作源头,精心选取挥别延安、路上征途、驻扎柳林、抢渡汾河、翻越雪山等真实历史事件,首次以话剧形式将这段感人的历史搬上舞台,给人以艺术的洗礼。

“这是136个7岁以下孩子马背上的远征;这是两年十个月用摇篮承载走过三千里的行程……”一束聚光灯伴着悠扬旋律落在舞台上,一位手持拐杖、白发苍苍的“老者”走上舞台。深情的回望,真挚的倾诉,带领观众走进那段70多年前的烽火故事……

天空下着瓢泼大雨,道路泥泞不堪,队伍在敌人的前后阻击中抢渡汾河。当危险来临,负责保管儿童花名册的赵淑平,选择执行任务却没能亲自营救落水的女儿。雪花飘扬、北风呼啸,保育院到达绵山附近,李爷爷为孩子们打好了香甜的月饼,自己却不幸受伤牺牲。小李子为掩护队伍过主峰,阻断敌人的追击,勇敢地拉响了手榴弹……

“大人在,孩子在;大人不在,孩子也要在!”“护送革命种子全部到达目的地!”铿锵坚定的誓言响彻全场。一幕幕画面不断上演,一段段话语让人感动落泪。136个孩子,行程三千里,一路艰险。保育院幼教工作者和解放军战士矢志不渝的使命坚守、牺牲奉献的无畏精神深深触动着观众的内心。

该剧的配乐融合了陕北民族音乐元素,又结合当代旋律,令人印象深刻。精心设计的舞美和意境塑造,为观众打造“马背摇篮”跋山涉水的视觉体验,大气、厚重,体现史诗般的艺术风格。公演时间恰逢儿童节,今昔对比,时空交错,给观众的震撼与感动格外强烈。

上图为《马背摇篮》剧照。王晨光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