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思想战线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提高“灌”的艺术 增强“疏”的效果

——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


■陈 鑫

灌输是启发的原则和目的,启发是灌输的有效实现形式,要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就必须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的有机融合。早在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便提出了“十大教授法”,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理论教育和思想启发相结合。新时代,习主席针对如何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再次强调“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习主席的重要论述,进一步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灌”与“疏”的辩证关系。当前,做好新形势下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着力增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感召力。

所谓灌输,是指教育主体以正面宣传、教育引导等方式,将外在的思想理论和文化知识输入受教育者头脑中去,变成他们自己思想的教育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提出了灌输概念。1844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先进理论不会自发产生,共产党必须加强对工人阶级的思想理论灌输。列宁认为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是组成革命政党的必要条件。1902年3月,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说:“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列宁当时提出“从外面”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并不仅仅是指向工人提供解答某些问题的现成结论,最重要的是指引导工人群众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灌输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方法,也是我军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强调:“应该扩大共产主义的宣传,加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 没有这种宣传和学习,不但不能引导中国革命到将来的社会主义阶段上去, 而且也不能指导现时的民主革命达到胜利。”正是靠有效灌输,我们党才实现了理论武装群众、从而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拥护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接班人的目标。新时代,社会文化多元发展,各类思潮暗流涌动。意识形态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各类非马克思主义必然会去占领。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应毫不动摇地坚持灌输原则,旗帜鲜明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切实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用正确舆论引导人,帮助广大官兵筑牢政治信仰、提高政治觉悟、坚定政治立场,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启发性教育是以引导和启迪为方法,以促进教育对象的意识自觉为意图,并以人的自主发展为结果的理论教育活动。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为团结群众、鼓舞士气,以讲故事的形式,形象地将工农革命军比作“小石头”,将蒋介石反革命势力比作“大水缸”,使部队深刻理解了“小石头终将打烂大水缸”的革命道理。当前,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官兵主体意识的不断提升,要求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更加注重对启发式教育的运用与把握。学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努力引导官兵在深化认知过程中,不断厘清问题、找准战位;注重对问题的设置与解答,提升官兵学习兴趣,激发官兵探索精神,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导向,切实引导广大官兵主动获取认知,努力实现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由外在教育向自我教育转化。

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既不能一味“大水漫灌”,也不能“放任自流”。应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找准穴位,打准鼓点,遵循时代特点规律,尊重官兵个性差异,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疏导性,既要通过理论讲授让受教育者理解教育内容,又要发挥教育者的牵引职能,在不断启发中让官兵水到渠成得出结论,自觉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目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坚持细水滴灌、润物无声,注重把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学习训练相结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官兵,达到春风化雨的教育功效。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