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军人修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经得苦累 挑得重担

——“时代楷模”杜富国的成长启示③


■李晓明

插图:毛文宽作

●受得了苦累,下得了苦功,做得了苦差,才能干好本职、干出成绩、有所作为

身在军营,从来就是苦累和付出常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军人的常态,吃苦是军人成长不可或缺的一环,能吃苦是军人素质的“标配”。在面对苦累时,杜富国从不退缩,乐于吃苦,埋头苦干,主动争任务、勇于站前列。他经常身负20多公斤的炸药拉着绳索滑行,穿着10多公斤的防护服在近70度的陡坡上执行搜排任务,作业完成后,衣服已被汗水浸湿……正是这种不怕苦累敢担当的精神,磨砺出他“让我来”的血性胆气,磨砺出军人钢铁般的意志品质。

“平时不习劳,而临战忽能习劳者;平时不能忍饥耐寒,而临战忽能忍饥耐寒者,未之有也。”战场胜敌,根基在平时的勤练苦练实练。杜富国为了能将排雷技能练到极致,每天拿着探雷针练习,直到胳膊累得抬不起来。工作中,越是艰苦危险他越是冲向前,每次扛炸药都争着扛两箱,肩膀常被背带勒出血印。精神本自磨砺生,苦累成为杜富国提高实战本领的“磨刀石”,使他有底气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站排头、当先锋,更有胆气喊出“让我来”。

吃苦是一种精神、一种勇气、一种境界。年轻时能吃苦、敢吃苦是一种积累,能够为未来的人生奠定坚实基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与杜富国接触过的人都有一个共同感受,那就是在杜富国身上有一种超越他实际年龄的坚定、沉着和冷静。雷场上出生入死,让他成熟沉稳,即使在为救战友受伤昏迷苏醒后,在得知自己双手被截肢的情况下,杜富国仍希望“装一双智能手,能继续去排雷去战斗”。英雄本色的背后,是征服磨难、克服痛苦、熬过孤独的自我升华,映射的是对信仰的忠诚、对使命的坚守、对责任的担当。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当代青年官兵入伍前大多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经历少、阅历浅,更少有艰难困苦中的磨炼。参军入伍后,既然选择了担当强军重任,就要补上“吃苦”这一课,主动“找苦吃”。要像杜富国一样在日常工作训练的苦与累中历练身手,在基层的艰苦环境中积累沉淀,在紧要关头叫响“让我来”,用实际行动践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具备了这样的品质,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履行使命,奋发有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受得了苦累,下得了苦功,做得了苦差,才能干好本职、干出成绩、有所作为。如今,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大步迈进,我们的“钢”多了,可是有些官兵的“气”却少了。有的怕苦怕累,艰苦的岗位不愿去,训练强度稍微加大就叫苦,只想过得去,不求练得精;有的消极保安全,在训练上缩手缩脚、畏首畏尾,不愿涉足险难课目训练;有的思想上怕吃苦,干工作挑肥拣瘦,只愿做那些轻便的、容易的、好做的事。诸如此类,不仅与实战化训练的要求相去甚远,更与完成备战打仗的使命任务不相适应,是注定打不了胜仗、担不起重任的。

“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青年官兵要跟上强军的时代节拍,要立志在军营成长成才,就必须沉下身子、静下心来迎接挑战,像杜富国那样知难而进,勇于接受苦累的洗礼,在吃苦中磨心智、练本事、强能力;在吃苦中厚积薄发,磨砺意志品质,交出不辱使命、无愧时代的合格答卷。

(作者单位:第75集团军某炮兵旅)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