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1949年渡江战役时,我17岁,在苏北支前运粮六团参与运粮渡江支前。岁月荏苒,至今已70年,江心一天却铭记心头。我现已离休,得国家照顾,生活幸福,九十岁将近,桑榆更见夕霞美,写此文庆贺祖国70华诞。
1949年4月21日,渡江前领导布置任务,可我好长时间都没作声,心里幼稚地想着:“都说‘长江无风三尺浪’,这要是掉下去……”内心百般纠结。旁边有人心直口快:“你这个小鬼,平时好好的,今天怎么蔫了?我猜你是怕死!百万大军渡江,你怕个啥?不把你这个管粮食的会计保护好,战士哪来粮吃?”捅破了这层窗户纸,我心里反倒亮堂了,响亮地说:“好,我去!”
4月29日黎明,伸手不见五指。一声号令,江苏靖江八圩港热闹非凡。船工掌起马灯,抛出铁锚,撑起竹竿,站上船头,大声喊着:“渡江!渡江!”当时以营为单位,大船在中间,中船在两旁,小船挂靠,用铁链和缆绳连接。
行政股长周振华负责整队,对船工喊话。东方发白,天渐渐亮,一营在前,二营中间,三营随后,驶向东南。周振华个子高大,红脸膛,手拎驳壳枪,坐镇二营船头,那叫一个帅气!
太阳渐渐升高,敌机开始“嗡嗡”作响。一会儿工夫,船板遭到机枪扫射,接着一个炸弹下来,投江如闷雷,一震一颠,我险些坠江。几条船的缆绳也被炸断,脱离船队,漂荡在江心。也有船工被吓到,开始跺脚喊“救命”。我大声喊:“不要叫!”心想在江心叫天天不应,谁能来救?唯一的办法就是看好缆绳不再脱落。我四处察看,有船工告诉我:“大船上的缆绳都有人看着,反倒是小船咯吱作响,你去小船看看。”小船上装着三万四千斤小麦,我上了小船,一一固定好4个方向的缆绳。因此表现,事后我被记了二等功。
周振华的船篷前舱也被子弹掀开,他一跟头磕掉门牙,吐出不少血,也没当回事。周振华爬到船舱,见两个掌舵的船工愣着发呆,原来是拖船的铁链断了。他急中生智,回到前舱,拖来一根断铁链,对两人说:“把断铁链挽成圈再用缆绳绑上,将就一下!”俩人一听都说可行。然而说易行难,三个人折腾了半天,汗如雨下,只可勉强应付。
落下的粮船,有一条船是湖西庄50多岁的花存英掌船,炸弹一震,船一颠簸,她掉到了江中。后船上的周建国是花存英的儿子,立刻跳下江向妈妈游去。此时江上起浪,人越漂越远。从船上望去,惊涛骇浪间他们在江水里翻滚了好几个回合,花存英终于漂到船队旁,船工们赶忙伸竹竿用手拉,几番周折才把她拉上船。周建国上船后只是磕头,大家扶起他问他怕不怕,他说:“我母子俩船上装了八万斤粮食,交给解放军才是任务完成。其他的我不想,也不害怕。”后来周建国被批准火线入党,还成为特等功臣。
黄邦举团长,胖乎乎的,和蔼可亲,大家都叫他“胖爹”。他坐镇一营,听见二营出事,立即命令赶紧营救。邹营长问掌舵的船工停下是否可行,对方说不行,江心水流湍急,根本站不住脚。所以船调头向西北追寻落船。船工孙亲杰说,好在船和船之间绑得牢靠,要是分开,东落西散就都没了。
许洪政委坐镇三营,命令船调东北向东追。落船上的陈老太说,就怕自己落单,没想到团首长亲自出马来救他们,心也就定了。虽然惊险,但无恙,这是该当共产党坐江山!
太阳西下,落后的二营修好拖船终于赶上,拦截落船的一营、三营也归来汇合。重整旗鼓,众船转向朝江阴驶去。不久,船终于靠港。码头上,宣教股的陈新华跺跺船板,开始哼唱: 倦鸟归山鸣啼吟,支前粮船进江阴。
何以天堑不可通,革命战士齐进攻。
惊涛骇浪何所惧,拼搏战斗胜英雄。
百万军粮渡过江,解放江南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