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快乐广角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小板凳的故事


■杨 湛

来部队后不久,每名战士便领到属于自己的小板凳,在凳脚贴上连队的制式小标签,平常把它靠床头内侧整齐放好,这便是小板凳的安乐窝了。

小板凳貌似微不足道,实则作用不小。在战士们眼中,小板凳有“站、坐、碾、打”四门功夫。团里组织听报告、看电影、上教育课等大项活动,座位不够时,值班室会提前交待:某连自带板凳,于主席台右侧过道就座;训练场上,警棍盾牌不够时,左手拿板凳当盾牌,右手拿树枝当警棍,体会动作,照样练得虎虎生威;整理内务,军被怎么整都不够平,用小板凳反复碾压,被子就好成型了;最难忘的是合影留念,个子高的、矮的战士都好安排,剩下不高不矮的战友就得带上小板凳,要么坐在领导前面,要么脚踩小板凳站到领导身后,一声“茄子”,大家的微笑定格。

新兵连里,连队干部常强调“正三相、练三声”,在小板凳上练坐姿便成为一门必修课。看新闻时,新兵刚走进俱乐部,就听到值班员短促响亮的口令声:“向右看——齐”“向前——看”,窃窃私语的讲话声戛然而止。

“准备凳子,放!”

“啪”,声音中透着干净利落、整齐划一。

“好,坐!”

“呼”,一阵风声,一排排绿色身影坐定。

新闻开播前,值班员仍不忘强调作风纪律:不准交头接耳、不准埋头低头……于是,放眼望去,所有新兵手掌齐刷刷地放在膝盖上,后颈紧贴衣领,笔直的腰杆,高高挺起的胸脯。可坐在后排的战士就辛苦了,总要伸长脖子、抬高脑袋,才能捕捉到被战友遮挡的画面。时间久了腿会胀,踮踮脚掌促进下血液循环;腰酸了,深呼吸后吐口气,让挺直的身体随着胸腔的收缩放松片刻,提气时,每块肌肉又重新绷紧。作风养成于细节,板凳坐久了,坐直了,自然就坐出了军人的味道,找到了军人的感觉。

革命工作无贵贱,四海之内皆兄弟。在基层,坐板凳也能坐出感情。作为革命战争年代的传家宝,坐惯了主席台的领导下到基层检查工作,总会走进班排,与战士们同坐小板凳,围成一圈唠唠嗑,说说心里话。战士们称赞:这样的领导,作风扎实、平易近人;每周班务会上,班长按惯例传达完上级指示、部署好下周工作,和战士们围坐一圈,“放松点坐,咱都是兄弟,大家有什么事就说。”于是,上至连队工作,下至生活琐碎,你一言我一语地打开了话匣子;闲暇时刻,战士们常搬了小板凳坐在床边,一笔一划地写家信、记日记,随着笔尖轻划出的墨痕,战士们的思念飞到远方,想到了家人、朋友、远方的她……

频繁的使用,金属也会疲劳,更何况是板凳。发扬“南泥湾精神”是咱部队的优良传统,于是,修修补补成为连队的拿手绝活:给凳底装上橡皮垫片儿,给凳脚包上铁皮衣,简单、方便、实用。在“勤俭持家”风气的带动下,战士们自力更生,解决了很多问题。拆下废旧门板,在长木板上钉上把手,班排里夹板就够用了;在铁棍两头浇铸水泥柱块,土制哑铃就做成了……这些小发明看似简单、不起眼,实则凝聚着战士们的聪明才智和对部队最朴素的爱。

事物总会新旧交替,小板凳也不例外。近几年,部队配发了坚固耐用的折叠两用椅,既能当椅子靠,又能当书桌用,小板凳也将“退居二线”。望着小板凳渐行渐远的身影,战友们心中五味杂陈:感谢军旅路上有你相伴,亲爱的小板凳!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