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公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


(上接第十四版)

王曙群坚持学以致用,勇于探索实践,牵头研发了50多台(套)专用装备,完成论文15篇,获得5项国家发明专利,成为载人航天工程总装战线上的领军人物。

王曙群参与国家重大航天工程,圆满完成对接机构装调任务。天宫一号是带着对接机构首次上天的飞行器,在发射前进行热真空试验中,发生了对接机构无法解锁分离问题。王曙群认真分析,逐一排查,锁定问题并迅速排除故障,确保了天宫一号如期发射。2011年,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载着由王曙群带领的团队亲手装调的对接机构,在太空上演了一场完美的“太空之吻”,使我国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第二个掌握对接机构装调技术的国家。近年来,从神舟八号至神舟十一号,再到天宫、天舟,王曙群和他的团队总装的对接机构经历了7次飞行试验,圆满完成了13次交会对接任务,受到业界高度评价,赢得崇高荣誉。

王曙群发挥“传帮带”作用,打造专业素质过硬的优秀团队。他作为班组长,在班组管理中突出“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完善岗位依据目录百余项,重修专项操作规程5篇。在研制“玉兔”月球车工作中,王曙群大胆选用年轻人,给他们压担子。王曙群结合自己的理解,分析讲解产品装配重点难点,在模拟实验中亲身示范,言传身教,帮助年轻组员更快成长。王曙群团队现有成员17人,平均年龄38岁,是一支具有良好业内声誉的优秀团队。2012年,成立国家级王曙群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企业培养了17名技师,42名高级工。

王曙群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技能大奖,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等称号。

409 切阳什姐

公式

切阳什姐,女,藏族,1990年11月生,中共党员,青海省体育工作一大队队员。

切阳什姐以“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为座右铭,在十几年竞走运动的职业生涯中,她以非凡的意志,顽强的拼搏,巨大的付出,不断创造出优异的成绩。

切阳什姐从小热爱体育,2008年入选青海省体工一大队竞走队,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运动员。在训练中,她坚持“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作风,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高原精神,以提高比赛成绩为核心,以争牌夺冠为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的体能素质和技战水平,认真完成每一次的训练和比赛。多次在全国竞走大赛中取得佳绩。2010年,成功入选国家队集训,她有了更高的训练平台和更大的施展空间。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训练中,内在潜力不断展露,技术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虽然在训练成长的历程中,她经历过来自思想的碰撞、生活的磨炼、运动伤病的折磨,但她没有放弃自己的选择,克服重重困难,凭借过人毅力,创造了骄人战绩。

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切阳什姐以1小时25分16秒的成绩获得银牌,创造了新的亚洲纪录并成为我国首位夺得奥运会奖牌的藏族运动员;在2019年国际田联世界竞走挑战赛田径女子20公里竞走世界积分排名第一名,同年她获得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冠军并三次蝉联此项比赛桂冠。这位世界顶级的竞走运动员,在赛场征战了11年的藏族女孩,收获了诸多奖牌,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切阳什姐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也发挥着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始终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在思想政治上,积极参加政治学习,不断充实理论知识,升华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平时的训练、生活中,严于律己、做好表率,成为田径队众人学习的榜样。她从没有因为取得了一些成绩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切阳什姐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国家体育总局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被授予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

410 叶聪

公式

叶聪,男,汉族,1979年11月生,中共党员,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副所长。

叶聪作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席潜航员、“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副总设计师、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是我国载人深潜领域潜航员专业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以他为代表的深潜团队献身国家深海事业,为锻造大国重器、实现“海洋强国梦”忘我奉献。

叶聪于2001年7月从哈尔滨工程大学毕业,同年8月到七〇二研究所工作。“十五”期间,叶聪担任863重大专项——7000米载人潜水器项目主任设计师、载人深潜主驾驶员,是国内首位载人深潜主驾驶员。2009年至2012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四度进行海上试验,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作为现场指挥部成员、深潜部门长和潜水器主驾驶员,他亲自参与“蛟龙号”第一次突破1000米、3000米、5000米和7000米深度的驾驶。

2013年起,叶聪担任“寰岛蛟龙”观光型载人潜水器的总设计师,2014年起担任“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副总设计师、总质量师。他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团队不断取得一个个胜利,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寰岛蛟龙”成功应用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创新成果,填补了国内观光潜水器市场的空白。“深海勇士号”进一步提升了中国载人深潜核心技术及关键部件自主创新能力,有力推动深海装备功能化、谱系化建设。叶聪目前担任万米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在深海技术领域带领团队不断创新,不断创造新的纪录。

在科研管理工作之余,叶聪肩负好自己的社会责任,在大中小学、图书馆、科技馆等各类场合进行多次海洋科技科普讲座。在他看来,“能够增进社会大众对于海洋科技的了解,在学生、青年中播撒下‘蓝色海洋梦’种子,这也是船舶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

叶聪荣获“改革先锋”“载人深潜英雄”等称号,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411 曲建武

公式曲建武,男,汉族,1957年7月生,中共党员,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艺术学院辅导员。

37年来,曲建武无论是在高校辅导员岗位,还是担任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职务,始终情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作出突出业绩。2013年,出于对学生工作的热爱,他主动辞去领导职务,回到高校教书育人第一线,把自己的学识和心血奉献给学生与课堂。

无论在什么岗位,曲建武始终心系学生。1982年他从辽宁师范大学毕业,如愿以偿留校任辅导员。他投入满腔热情,与学生们同吃同住,倾心交流,受到大家信赖与欢迎。因工作出色,他又先后担任校党委副书记、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后兼任省教育厅副厅长。在此期间,他首创“新老生同寝室”管理办法,得到普遍认可。他经常深入各大学食堂、教室、图书馆、宿舍与学生谈心,为他们解决困难。在他建议和推动下,孤儿大学生学费和住宿费减免政策得以落实。他具体负责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考察工作等,工作成效十分显著,影响和带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出于对学生工作的热爱,2013年,56岁的曲建武重返高校,回到学生身边担任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艺术学院辅导员,并承担本科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任务。他为刚接手的学生建立电子档案,对每名学生情况都了如指掌。他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好成长成才。课堂上,他及时评析社会热点,将生活与教材有机结合。课堂外,他通过公众号、博客与学生互动,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诉求,解决学生思想困惑。他的课从不点名,却座无虚席。

37年来,曲建武爱校如家、爱生如子,悉心呵护学生成长。他在全国辅导员中率先开展了家访,家访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十几个省份,共家访上百个学生家庭,推动开展了辽宁省“千名辅导员万家行”活动,探索创建了全国辅导员博士培养基地和“八个百”工作模式,使学生教育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统一起来。2019年,他捐出全国“教学名师”奖金和书稿费,成立励志基金,帮助贫困大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孤儿大学生以及遇到困难的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

曲建武荣获“时代楷模”、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412 朱恒银

公式

朱恒银,男,汉族,1955年11月生,中共党员,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3地质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朱恒银舍“小家”为“大家”,44年扎根地质一线,一年200多天风餐露宿,让探宝“银针”不断前进,将小口径岩心钻探地质找矿深度从1000米以浅推进至3000米以深的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7项国内空白,创造了新的“中国深度”,在业内被称为“地质神兵”。

勇于创新,屡破技术瓶颈。1976年,怀揣报国梦的朱恒银,到地质队当了一名钻探工人。当时国内钻探设备落后,一次野外作业钻机故障,让班长重伤致残。这件事让他深受触动,下决心改变这种落后现状。1978年他考入大学,苦学理论知识,毕业后放弃城市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地质队。从“六五”计划开始,他先后参加和主持1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取得“多分支受控定向钻探技术”系列成果,攻克陡矿体等无法勘探矿体系列难题,让10万吨储量的滁州琅琊山铜矿惊现于世,矿山开采寿命延长30年,3000名工人保住饭碗。他把定向钻探技术应用于霍邱李楼铁矿、铜陵冬瓜山铜矿、安庆龙门山铜矿等特大型矿区,取得重大的找矿突破。2006年前,受技术所限,我国探矿深度始终在1000米左右徘徊不前,“攻深找盲”,成为新一轮地质找矿的重点。朱恒银带着一股“犟”劲领衔攻关深部钻探项目,无数日夜、无数汗水,终于一举突破探矿瓶颈,将地质钻探深度推进至3000米以深,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作出巨大贡献。

发挥优势,为社会作贡献。2003年7月,上海地铁四号线突发地面塌陷事故,外滩两座大楼倾斜,黄浦江堤坝和一座大厦面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朱恒银率队连续奋战10个昼夜,出色完成抢险任务。他参加完成“上海地面沉降监测原理与施工技术”科研项目,有效控制上海市地面沉降,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浦东国际机场、磁悬浮铁路、东海大桥等国家重点工程。

传授技艺,带出更多“工匠”。“地质事业需要年轻人接班,工匠精神需要代代传承”。朱恒银在国内率先编写百万字的《深部岩心钻探技术与管理》《深部地质钻探金刚石钻头研究与应用》,为我国钻探行业留下珍贵的技术资料,并精心培养出一大批行业精英。

朱恒银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安徽省道德模范等称号,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当选“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荣登“中国好人榜”。

413 刘传健

公式

刘传健,男,汉族,1972年11月生,中共党员,四川航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飞行员、A320机型B类教员。

刘传健工作27年来,以过硬的飞行技术、严谨的工作作风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面对执行航班突发的极端险情,他在座舱瞬间失压、驾驶舱温度达到零下40摄氏度的生死关头,临危不乱,果断应对,带领机组成员正确处置,完成“史诗级”备降,确保了119名旅客和9名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被誉为“英雄机长”。

2018年5月14日7时08分,刘传健驾驶3U8633航班飞行在9800米的成都上空,驾驶舱右风挡玻璃突然出现裂纹。刘传健发现后立即向地面管制部门发出备降信息,并让副驾驶发出遇险信号。此时,玻璃碎裂向外四散,驾驶舱门自动打开,座舱失压,自动驾驶设备故障,飞机剧烈抖动,情况万分危急。刘传健忍受着极端低温、缺氧、强风和巨大噪音的恶劣条件,实施全手动操作飞机。他左手紧握操纵杆,尽力控制飞机状态,右手竭力去拉位于左侧的氧气面罩,飞机迅速左转飞向成都双流机场,并开始紧急下降。由于设备损坏和风噪,他无法得知飞行数据,无法通过耳机与地面建立正常双向联系。刘传健凭借精湛技术和丰富经验,在充分考虑地形和安全高度前提下控制航速和航迹,凭手动和目视,靠毅力掌握方向杆,操控飞机艰难下降。7点46分,刘传健操纵飞机以近乎完美的曲线安全降落成都双流机场。面对34分钟的极限考验,刘传健以无一失误的手动操作,与机组有序配合,无惧生死,力挽狂澜,确保了119名旅客和9名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航空史上的奇迹。

刘传健热爱飞行事业,多年来苦练过硬技术,坚守严谨作风,以平凡成就非凡。2006年,刘传健从空军退役,成为一名民航飞行员。他以“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责任”为内心坚守,工作中努力做到精益求精。他坚持学习和总结,十余年如一日,临睡前翻看学习航空书籍,对历史上发生的特殊飞行事故,他都思考如果是自己该如何处理。每次碰到问题和疑惑,他总是千方百计学懂弄通。每次飞行结束,他都要总结进步和不足。多年来,他飞行川藏线百余次,练就了过硬的飞行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积累了高原飞行的宝贵经验。

刘传健荣获“最美退役军人”、中国民航英雄机长等称号,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

414 刘前东

刘前东,男,汉族,1972年7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叶城二牧场三连党支部书记。

刘前东扎根昆仑山深处,无怨无悔、一心为民,和连队少数民族群众亲如一家,总是用真心、真诚和实际行动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被称为“昆仑山上的亚克西连长”。

他是“绝命路”上的穿行者。2013年,刘前东调任到二牧场三连。这里地处偏远,海拔高,气候恶劣,进出全靠一条蜿蜒曲折、崎岖陡峭的山路,一边是乱石嶙峋的绝壁,一边是万丈深渊的悬崖,当地人称为“绝命路”。三连的放牧点分布在大山里,自从担任三连连长以来,他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在山路上穿行,看牧民生活、问牧民生计、听牧民建议。每次遇到母羊接羔、羊群转场、羊痘接种、口蹄疫防治、三联四防工作等,刘前东都必须到第一线去。群众出行不便,他有时会带着任务出山,或是帮学龄儿童办理入学手续,或是帮助生病的老人联系医院,或是给大家购买生活用品。在这条山路上,刘前东遇险30多次,每次都与死神擦肩而过。

他是脱贫攻坚的带头人。刘前东入户走访中,得知三连部分群众没有草场,年轻牧民积极性不高,整体收入偏低。为帮助大家脱贫致富,刘前东通过重新划分草场、成立养殖合作社、引进牦牛和特色种羊、组织年轻人培训和外出务工等方式,提高大家积极性。在他的努力下,三连牧工群众人均年收入提高了一倍,摘掉了贫困连队的帽子。

他是边境线上的巡逻员。三连有37公里长的边境线,巡边时只能靠马和毛驴,马驴不好走的地方,就靠人手脚并用一点点爬。每月4次的巡逻,刘前东一次也没有落下。三连的群众全是少数民族,不懂国家通用语言,于是刘前东兼职国家通用语老师,每次上课前,都会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我是兵团人,热爱祖国热爱党”。

刘前东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道德模范等称号,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415 刘娟

公式

刘娟,女,满族,1962年7月生,中共党员,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灵山街道灵西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

20多年来,刘娟始终牢记宗旨、扎根一线,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把居民当亲人,把社区的事当作自家的事,从关心群众生活入手,摸索出一整套基层工作方法,把一个脏乱差的社区建设成为平安、舒适、文明的幸福家园,成为居民眼中的“贴心人、暖心人、引路人”。

刘娟信念坚定,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1998年,她调任鞍山市灵西社区党委书记。当时该社区被称为“鞍山的北大荒”,下岗失业人员多、治安状况差、环境脏乱差,居民普遍有情绪,对社区工作不支持。刘娟及时体察群众需求,用真心和实干赢得群众信任。经过她近4年的积极争取,灵西社区2003年被列入市级200万元小区改造项目,首次大规模投入资金进行改造。她筹集资金16万元,修建16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带领社区党员群众消除几百个卫生死角,排除上千处安全隐患。她多次与相关部门沟通,解决困扰社区多年的供暖、燃气入户等老大难问题,大大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把昔日的脏乱差社区打造成舒适宜居的百姓好家园。

刘娟心系社区,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社区有3000多户家庭9000多位居民,谁家的事她都记在心里,帮群众解决大事小情。自己拿出10万元积蓄,建起下岗职工再就业一条街,帮助几百名困难群众实现就业。她还成为社区14个残疾孩子的“妈妈”、60多位空巢老人的“女儿”、几百位困难群众的亲“姐姐”。

刘娟将群众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为民服务,把党的声音播撒在群众心里,使社区党组织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她打造“微宣讲亭”,积极开展“庭院式”微宣讲,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近百场。组织老工人老党员组建社区治安联防队,成立“温暖灵西”志愿者义工服务队,引导群众参与社区共建共享。

她以全区推行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契机,倡导“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理念,建立民生议事工作制度,让居民一起研究讨论有关社区建设、社区事务和社区服务的问题,调动了社区群众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所在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和谐社区”“全国平安家庭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刘娟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416 杜富国

公式

杜富国,男,汉族,1991年11月生,中共党员,南部战区陆军某大队士官。

他始终把忠诚和信仰刻在心中,以“让我来”的使命担当,不畏艰苦,不惧生死,先后进出雷场1000余次,累计排除爆炸物2400余枚,为掩护战友被待清除的手榴弹炸伤,失去双眼和双手。杜富国用鲜血书写了“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荣光,被誉为“扫雷英雄”。

号令当头“让我来”,为人民扫雷障冲锋在前。2015年6月,杜富国得知要组建扫雷大队的消息后,第一时间递交申请,主动请缨,征战雷场。他在申请书中写道:“我思索着怎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衡量的唯一标准是真正为国家做了些什么,为百姓做了些什么……我感到这就是我的使命!”到扫雷大队后,他训练刻苦扎实,熟练掌握10余种地雷的排除方法,临战训练考核课目被评为全优。为训练探雷针手感,杜富国每天坚持练习上万针,是全队公认的“排雷尖兵”。他为群众安全高度负责,在搜排一片不足3平方米的区域时,村民说肯定没雷,他执意不放过,结果搜排出爆炸物10余枚。在他和战友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个标有骷髅标志的雷区变成了致富果树林、黄金口岸地、红色旅游带。

生死关头“让我来”,为战友不惜命血染雷场。杜富国经常第一个进雷场、第一个设置炸药、第一个引爆,成为扫雷队排雷最多的人之一。在马嘿雷场,面对一枚59式反坦克地雷,杜富国抢先上前,成功排除全队首枚反坦克地雷。在天保口岸雷场,发现一枚引信朝下的120火箭全备弹,杜富国让战友撤离,独自排雷。2018年10月的一次排雷作业中,他为掩护战友,被待清除的手榴弹炸伤,失去双眼和双手。

苦累危难“让我来”,为大爱洒真情无私奉献。在雷场背运炸药,战友扛一箱,他总是争着扛两箱。2018年9月,驻地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12名学生被困二楼,杜富国不顾安危,将他们逐个转移到安全地带。到敬老院抢险时,又第一个跳入河中蹚路,与战友组成人墙,将19名老人逐个背回。

挑战考验“让我来”,为时代立丰碑奔跑追梦。失去双手双眼的杜富国,以坚毅刚强的品格、乐观豁达的心态,树立起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战斗姿态。一等功授勋仪式上,他在病房用残缺右臂敬礼,展现了一名战士的坚强意志和严明作风。

杜富国荣立一等功1次,荣获全国自强模范、“时代楷模”、陆军“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等称号,当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

417 李东方

公式

李东方,女,汉族,1956年3月生,东方宝笈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技术总监。

李东方扎根戈壁20多年,以珂罗版技术复制国家瑰宝敦煌莫高窟壁画,耗尽青春年华和全部积蓄完成九个洞窟壁画局部复制,为后人留下珍贵文化财富,是戈壁滩上的“国宝造像者”。

1983年,听说国外有人要复制敦煌壁画后,当时在国家文物局从事珂罗版临制文物工作的李东方热血沸腾:“我们中国人自己可以复制!”1984年7月,20多岁的李东方主动请缨,乘坐三天三夜的火车来到敦煌莫高窟,自此就和这片神秘的戈壁滩结下不解之缘。此后,数十年坚守,直至2008年,李东方完成对敦煌莫高窟九个特别精选洞窟壁画局部的精心复制。复制的敦煌壁画作为文物资料永久留存,为后人留下珍贵的文化财富。壁画复制难度相当大,李东方说:“每一块版都需要独立修版,版和版叠加时不能有一根头发丝的差错,否则前功尽弃。敦煌壁画穿越历史沧桑,很多锈迹和斑驳也要如实复制下来。”

20多年的戈壁生活,耗尽李东方的青春年华。她每年花费半年时间坚守在戈壁滩,饮食营养无法保障,最劳累的时候,曾出现短暂失明的症状。余下半年时光,李东方回到北京寻找其他工作,筹措资金开展接下来的复制工作。20多年风雨兼程,往返于敦煌和北京,李东方把芳华全部奉献给敦煌,没有收获爱情,没有养育子女,而是把全部积蓄投身文物临制事业。国家文物局得知此事后,拨款10万元奖励李东方,她又将这笔钱全部投入挑战003窟千手千眼观音图的临制工作。12个月后,这件稀世国宝从墙壁上“移动”下来。1998年,有日本商人出1700万元高价购买李东方复制的5种敦煌壁画,被她断然拒绝:“这些都是国家文物,不是敛财的工具。”

2015年,李东方以精湛的珂罗版技术,依托海峡两岸故宫博物院馆藏的《三希帖》原件,复制并制作90套《三希帖》展品,合璧出版发行《三希帖》。李东方说,“在自己有生之年,要将这门独有的技艺传承下去!”

李东方为“时代楷模”北京榜样优秀群体成员,荣登“中国好人榜”。

418 李廷俊

公式

李廷俊,男,汉族,1945年1月生,山西省吕梁市中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山西仁爱医院院长。

李廷俊从医60多年,从赤脚医生到临床大家,研究和攻克疑难顽症,治愈国内外患者30余万例,以高尚的医德践行医者仁心,以精湛的医术传承中国国粹,大医精诚,在业界赢得良好口碑。

李廷俊历经曲折,矢志学医治病。他苦读中医典籍,钻研医术精华。15岁便开始熟读经典、行走山村、治病救人,28岁进入公社卫生院,36岁考入原山西医学院深造,其后拜师国医大师路志正,领悟到“湿病学”的独到精髓。

1994年,李廷俊创办了吕梁地区红十字会疑难病症医院,后更名为吕梁市中医药研究院。办院25年来,李廷俊始终秉承“以德为先、以人为本、以患者为重”的宗旨,一律不收取挂号费、诊疗费和出诊费,严格执行国家药品收费标准,对困难患者不收住院费,特困患者视情况减免药费,个别患者无钱返乡还给予路费。他先后为数千例特困患者减免费用,无一例住院病人因没有钱而拒绝治疗,无一例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

“遵古不泥古,治病必求于本,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这是李廷俊治疗疾病的基本理念。他刻苦钻研典籍,勇于实践探索,主持研究的中医治疗骨结核、肺结核、截瘫、股骨头坏死、颈椎病等五项科研项目,均为国内领先水平,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他的治疗经验载入《国医年鉴》等多部典籍。治疗肺结核药物获国家发明专利。他参与编写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类丛书)。

2019年,他将多年积累的200万元捐给山西中医药大学,设立李廷俊仁爱奖学金,用于奖励成绩优异的中医学子,鼓励学生学习中医知识、传承中医文化。

李廷俊荣获山西省劳动模范等称号。

419 李进祯

公式

李进祯,男,回族,1967年7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兴隆乡民生保障服务中心主任。

李进祯三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基层一线,战斗在脱贫攻坚最前沿。他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心里牵挂的是还没核算完的扶贫账目。李进祯在当地群众心中留下长久的怀念。

多年来,李进祯有个工作习惯,总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上面详细列着每天的工作,干完一项,划掉一项。他的电话就是乡里的“民生热线”,不管所反映事项归不归他负责,他都认真记下来,尽快了解情况后答复。

李进祯还负责乡财政所工作,每年经手资金逾千万元。但他很“抠”,每分钱都算清楚,准确无误。2013年,县财政局安装了一套财政一体化支付系统,专网费只需1200元,可他一直没拉专线,每次报账都要跑到县上,用财政局电脑系统。他说,钱省下来了,乡里就可以办其他事情。

李进祯为人清正廉洁,不占群众一分钱便宜。一天晚上,李进祯加完班回家,一名来求他办事的群众进门放下一头小羊羔便匆匆离开。李进祯立即牵起羊羔,追出去还给他,严肃地说:“你要是送礼,你的钱就不能支付。”那位群众连连点头,夸他是好干部。

2016年年初,李进祯负责新生村5家贫困户。他领到任务的第一天,就走村入户,与他们结成“亲戚”。此后每隔几天,他都要去几户贫困户家一趟,出谋划策发展生产。其中一位姓田的家庭有7口人,3个孙子上学,靠不到一万元的土地流转费和4头牛维持生计。李进祯主动当担保人,帮他家贷款10万元发展养牛业,年底就赚回15万元。如今,田家盖起砖瓦房,养了68头牛,顺利脱贫。

李进祯有好几次可以调离基层的机会,但他都放弃了。他对妻子说:“比起到上面坐办公室,我更愿意和乡亲们近一点。”

(下转第十六版)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