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避免筑起抵触的“墙”


■董建军  贺  喜

“什么样的教育招你烦?”这是基层同志常谈的一个话题。某部机关日前就这个主题收集官兵的声音,他们发现,一些不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很容易使人产生厌烦情绪、抵触心理。

这类情况形形色色,有的还并非个例。比如,有的教育者对青年官兵的思想、行为看不懂甚至看不惯,教训多于教育,指责多于欣赏;明知道官兵思想问题的触点在哪,却绕着走、躲着走,即便回应也是不走心的大话、空话和套话;只为做给别人看,造声势、留痕迹用劲很大,打通思想却用功不多;台上讲的和台下说的不一样,对领导讲的和对官兵说的不一样……这样的教育多了,无意间就会筑起抵触的“墙”,官兵岂能不厌烦?

思想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官兵期待从中获得理论上的拨云见日、思想上的通透明亮、情绪上的昂扬振奋。可以说,对思想教育,他们非但不排斥,还很需要。然而,教育毕竟是“一颗心推动另一颗心”的工作,只有知行合一,以心换心、以情换情,才能说服人并影响人。如果以老眼光看人、用假面孔欺人,回避问题、徒求形式,教育对象就免不了心生抵触。如此一来,就会出现“老不信”“老不听”。

搞思想教育,只能拆心墙,不能筑心墙。1948年,东北解放战争进入攻坚期,部队伤残战士大量增加。他们中有少数人在后方医院治疗期间,自恃有功、骄横违纪。单位加强了管理,可效果并不好,还加剧了对立情绪。罗荣桓知情后,组织筹划开了个会,并特意叮嘱将会议名称定为“荣誉军人代表大会”。会上,罗荣桓肯定伤残军人在战场上的贡献,并耐心细致地讲述了“不能抹煞后方的功劳”“要学会一套新本领,参加具体工作,继续为人民立功”等道理,大家听完后深受教育,那些骄横违纪的同志还主动检讨反思。

“遇到不懂问度娘,心里有话对网说。”如今,虽说年轻官兵习惯了用网,可面对这种情况,教育者还是应当反思:我们的教育是受欢迎的,还是受抵触的?是不是只管讲没讲,不管官兵听没听?是不是只问做没做,不问效果好不好?打通思想是一件讲规律、下功夫的事,确保部队思想统一、心情畅快、斗志昂扬,这些问题是必须要回答好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