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临终一绝


■铁 坑

人的一生会说很多话,但最后的言语往往颇具分量,其性情和志向、牵挂和期盼、忧虑和抱憾,就蕴含其中。

金圣叹临刑前的事,清代笔记体小说多有收辑,流传很广。《豁意轩录闻》就有一则——

弃市之日,金圣叹写好家信,托狱卒转交家人。狱卒拿到信后直接呈送给了官吏,这是金圣叹能够预料到的。官吏怀疑信中有诽谤朝廷的话,便打开来看。信上只一句:“字付大儿看,盐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我无遗憾矣。”官吏看完大笑:“金先生死且侮人。”

清初的文艺思想界,金圣叹名噪一时。他评点诗文涉笔成趣、新奇隽永,临终家信更是极具个人风格,给人无穷兴味。后来的研究者,抑或是有着强烈好奇心的人,总会对金圣叹的临终家信观之再三。

临终一绝是很特别的东西。人的一生会说很多话,但最后的言语往往颇具分量,其性情和志向、牵挂和期盼、忧虑和抱憾,就蕴含其中。由于此后再无言、言后再无补,临终一绝总是真实而恳切。通过临终一绝,也可以洞察一个人的灵魂与心志。

明代谢肇淛的《五杂俎》,讲述了一个好财货者的故事。这个人坐卧起居、言食动息,从不离钱。病危之际,他强起身来到钱库,抚摸堆积如山的白银,久久不忍离去。他交代儿子:“幸内(纳)十大镪棺中,亲我怀抱。”有人当即劝说,以金入木对后人不利,还会引人盗墓发冢,不如用纸钱代替。好财货者听完,长叹一声,不能言而逝。临终前嘱咐“带金银入棺”,可知其人嗜财之深。

也有许多人,他们临终的话语,虽历经悠长岁月,依然气劲十足。吴国大夫伍子胥遭人离间,自刎前说:“抉吾眼县(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宋代名将宗泽壮志难酬、忧愤成疾,三呼“过河”而卒;明末督师袁崇焕蒙冤下狱,临刑前留诗:“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这些遗言,饱含着忧患感、使命感,激荡着英雄气、赤诚魂,读来震撼人心。

临终一绝的最大意义,就是启发后人。清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里讲到,太夫人病逝前跟子孙们说:“旧闻地下眷属,临终时一一相见,今日果然。幸我平生尚无愧色,汝等在世,家庭骨肉,当处处留将来相见地也。”对此,纪晓岚引申出一番为官做人的道理:使知人有死,一切作为,必有索然自返者;使能为死时计,一切作为,必有悚然自止者。从遗言中得到警示、获得智慧,才能不负先辈的苦心教诲。

我们党在事业起步阶段,曾遭遇腥风血雨、备受残害压迫,许多先烈英勇牺牲。他们当中,有的连名字也没留下,有的幸而留下遗言。先烈的遗言十分珍贵,虽然只是短短数语,却让我们触摸到他们的初心和牵念,让我们知晓了他们对后人的殷殷期盼。比如,革命伉俪陈觉与赵云霄的遗书。

1928年,陈觉与赵云霄被捕,当时赵云霄怀有身孕。陈觉入狱后不久便被敌人杀害,他在给赵云霄的遗书中说:“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女儿出生后仅1个多月,赵云霄也被敌人杀害。临刑前,她给孩子留信说:“小宝宝!我很明白的告诉你,你的父母是共产党员……我不能抚育你长大,希望你长大时好好的读书,且要知道你的父母是怎样死的。”

温柔而执着、决绝而炽烈,烈士的遗书催人泪下、令人感佩。让人痛心的是,这对革命伉俪的孩子因体弱多病而早夭,没能读到父母遗言。

作为沐浴幸福的后来人,我们不仅不能忘记英烈的牺牲、他们的遗志,还要从中获得精神和力量,接过他们的火炬笃志前行。否则,岂不是忘了根本?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