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专题策划⑤:生态文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空军某团执行飞播造林任务——

把绿色诗行写在荒漠边缘


■本报记者 李建文 通讯员 赵洪权

7月的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酷热无比。炙热的阳光照在运-5飞机的舷窗上,把驾机飞翔的飞行员张明烤出一脸汗珠。

“山高尽秃头,滩地无树林。黄沙滚滚流,十耕九不收”,这是在当地广为流传的顺口溜。阿拉善左旗地处腾格里沙漠,常年多沙尘天气,当地居民一度被“吃土”所困扰。30多年来,张明所在的空军某团担负着这一地域的飞播造林任务。

“飞播造林,目的是改善当地生态,让群众少‘吃土’、不‘吃土’。”该团领航主任张建刚,多年执行飞播造林任务。他介绍,种子从机舱到大地的飞行旅程不过几十米,为了这短短的放飞旅程,“飞播人”要经过精心的准备。很多时候,官兵首先考虑的不是气象条件是否有利飞行,而是气候条件是否利于种子生长。有时为了抢飞播时机,他们毅然迎着风雨起降,风险可想而知。

风险,阻挡不住空军官兵驾机飞犁的脚步。

上世纪90年代,一场沙尘暴席卷大半个中国。之后,位于源头的阿拉善成了“沙尘暴”的代名词。如今,经过飞播官兵的艰辛努力,在腾格里、乌兰布和沙漠边缘已经形成了一条长250公里、宽3至10公里的绿色长廊,顽强地阻止了沙漠的扩张。

陕西榆林,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流沙侵袭,新中国成立前榆林城曾3次南迁。在这里,军民合力曾创下3架飞机一天作业38架次的纪录,18天飞播40.2万亩。如今,当初的不毛之地已变成了“四望绿海、稻花飘香”的丰饶沃土。

回望航迹,绿色满山。作为目前全军唯一执行飞播任务的部队,该团先后在陕、甘、宁、青、蒙、黔、川7省(区)100多个县(市)的300多个区域飞播造林,飞播的种子在祖国的秀美山川深深扎根,在广袤的神州大地升腾起绿色希望。

“一道道绿色屏障改善荒漠化环境的同时,还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拓宽了农牧民增收门路。”张建刚和他的战友见证着飞播区的变化。据介绍,阿拉善左旗飞播成果直接为农牧民增加了192个护林员岗位,205户758人享受到公益林政策补偿金。

铁翼飞旋,飞机轰鸣着穿越腾格里沙漠。张明从舷窗望去,前几年飞播过的地区已植被泛绿、沙漠固化,犹如绿色诗行写在广袤的荒漠边缘。而在不远处的蓝色天空下,一架架“绿鹰”再次起飞,飞向更远的大漠戈壁……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