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基层传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为何“受伤”的总是我?


■范俊刚

张佳梁绘

“咋又是我当‘伤员’?”8月上旬,火箭军某团综合保障营警卫勤务连上等兵晋子侨,得知自己又要在接下来的战场救护训练中充当“伤员”时,既郁闷又无助。

“你个子小,不抬你抬谁?赶紧躺下!”班长孙喜中在催促他的同时,对他的满腹牢骚也很无奈。晋子侨个头小、体重轻,演练时便于大家搬运。慢慢地,班里只要组织战场救护训练,他就顺理成章地“被受伤”,充当担架上的“伤员”。全班也因此多次在战场救护训练课目上取得优异成绩。

一次,连队组织战场救护训练,隔壁二班组织搬运“伤员”时很是吃力,经过反复训练,仍未达到合格标准。重压之下,二班班长唐国磊邀请晋子侨充当“伤员”,结果轻松过关。其他班长见状也纷纷过来借“伤员”……就这样,一个上午,躺在担架上的晋子侨被战友们来来回回搬运了数十次。全程躺着参加训练的他被弄得晕头转向。

上个星期,团里组织军事训练考核,机关考核组下达“1名战士胸部中弹,急需救治”的随机导调情况。“检查伤口、止血包扎、搬运伤员……”班长孙喜中本想继续让晋子侨扮演“伤员”进行处置,没想到却被考核组当场制止。原来,此次参与考核的“伤员”是考核组随机指定的“大块头”,两名战友在搬运中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最终因超时被判不合格。

“有的一味追求救治速度,处理伤口不注重卫生消毒,引发交叉感染;有的包扎止血随意翻抬伤员,造成二次伤害……”在该团组织召开的议训会上,除了“炮轰”伤员选择之弊,大家举一反三找出训练中随意降低标准、忽略敌情因素等3方面6个训风不实的具体问题。各单位“对号入座”,从体能、技能等多方面入手,全面对照实战化要求,紧盯薄弱环节,对各专业训练进行“补课”,官兵的实战化训练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