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坚不可摧的“水下钢铁长城”

——海军某潜艇基地坚定理想信念、担当强军重任纪实


■本报记者 陈国全 特约记者 王辰玮 张 淼

海军某潜艇基地,是我军第一支核潜艇部队。该基地先后创造了大深度极限深潜等数十项我军潜艇史上的“首次”和“第一”,先后涌现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水下先锋艇”“黄继光式的水下英雄——孟昭旭”等一批全国全军典型,出色完成实兵演习等一系列重大任务,在走向深海大洋的强军征程上留下了一道道辉煌航迹。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能打胜仗的过硬本领、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

一次次亮相海上阅兵场,有着神秘色彩的潜艇部队走进人们的视线。

去年4月12日,中央军委在南海举行海上阅兵,长鲸凌波,潜艇兵力当先锋、打头阵,编成战略打击和水下攻击两个作战群,航行在受阅舰艇的最前列。

今年4月23日,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举行,黄海海域,战舰蹈海,铁流澎湃,最先驶向检阅舰接受检阅的,仍然是威武列阵的潜艇群。

受阅的潜艇兵力中,都有来自海军某潜艇基地官兵的身影。抚今追昔,潜艇部队官兵倍感无上荣光。

“艇由我操纵,我听党指挥!”一代代潜艇兵把光荣珍藏在心底,把使命扛在肩头,驭鲸蹈海,无声潜行,用青春热血书写忠诚与担当,成为捍卫国家海洋安全权益的“水下钢铁长城”。

把如磐信念融入灵魂血脉

8月初,一批刚到基地报到的军校毕业学员整齐列队,参观基地军史馆。

多年来,基地延续着这样的传统:新艇员的第一课,就是参观军史馆、荣誉室,传承老一辈潜艇兵的“精神火种”。

一件件装具实物、一段段视频影像、一张张历史图片、一页页图表文字、一条条航迹数据……吸引着大家驻足停留。透过这些鲜活的军史,这支强军兴军伟大征程中涌现出的时代标杆,形象生动立体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40余年来,这支英雄的潜艇部队纵横大洋,驰骋深蓝。大深度极限深潜,检验了潜艇深海作战性能;水下发射运载火箭,宣告中国海基战略威慑力量正式形成……

“忠诚于党,是这支部队的最鲜明特点、最亮丽底色。”透过这些光荣历史,置身这个中国潜艇兵用心开垦的精神富矿,新干部们心潮澎湃。

人民海军忠于党,艇行万里不迷航。每次执行重大任务都有一个潜艇部队特有的“打卡”仪式——艇员在鲜红党旗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

如今,这样写满签名的10余面党旗陈列在军史馆里,每一面旗帜,都是中国潜艇部队走向深蓝的独特印记。

把忠诚信仰转化为枕戈待旦的行动自觉

“我们是和平的盾牌,护卫着祖国的安宁;在地球每一片海洋,留下对祖国的忠诚……”每个潜艇兵,都熟悉这激昂的旋律。

忠诚是远航的“核动力”,初心是深潜的压舱石。上世纪60年代末,首批艇员听从党的召唤,组成中国首艇接艇队,在忘我勤学苦练中,跨越文化程度先天不足的“门槛”,迈出驾驭“蓝鲸”第一步;姚青生、焦增庚等专家,放弃优厚工作机会义无反顾投身潜艇事业;官兵们不顾危险、舍生忘死,关键时刻冲进战位,排除故障……

广袤的远海大洋、恶劣的海情海况,成为锤炼坚强党性、砥砺打赢本领的最好舞台。“怕苦怕死不干潜艇”,在这个潜艇部队,从组建起就形成这样一个传统,在执行极限深潜、重大试验等任务前,许多官兵都会写好决心书,随时准备把自己的一切交给党、交给使命任务。

数十年来,一代代潜艇兵抛却繁华、坚守使命。他们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紧紧连在一起,托举着中国潜艇破浪前行,先后创造数十项我军潜艇史上的“首次”和“第一”,涌现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水下先锋艇”“黄继光式的水下英雄——孟昭旭”等一大批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

用青春热血写就“水下长征”崭新篇章

“我们能不能像先辈那样续写传奇?”“强敌当前,能不能一声令下决胜海疆?”这样的叩问时常撞击着新一代潜艇兵的心灵。

在海军加快转型建设发展的新征程中,新一代官兵能否扛起重任?基地官兵用行动作出了回答。

机电长张卫是一名“潜二代”,父亲就是基地组建之初的潜艇兵。张卫勤学苦练,用过硬的本领接过父辈交给的接力棒,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机电长。

面对新型装备,张卫抬高门槛自我加压,白天带领官兵反复上艇实摸管路,结合挂图钻舱室摸系统,晚上挑灯夜战,查阅资料,梳理消化,很快成为驾驭新装备的行家里手。

声呐是潜艇的眼睛和耳朵。声呐兵、下士蒋金良为提高业务技能,夜以继日地铆在声呐训练室进行听音训练,耳机几乎不离耳朵,很快崭露头角。在一次专业技能竞赛性考核中,面对12本理论教材的知识点、400多批信号内容,蒋金良勇夺桂冠。

“深潜是一种信仰,极限深潜,誓言无声,背负的不仅仅是海水的压强,更是国家和民族的重托……”官兵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使命深潜》上演,潜艇生活情景再现,一次次“引燃”现场官兵。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