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队列里,每一名战士都有光


■李 成 钱 瑛 张斯琦

训练间隙,新疆军区某装甲团官兵进行小比武活动。 张银春摄

我的名字

连长的心里都有谁

二连连长史宏涛点名的速度,是由快到慢的。

背对背点名,是新疆军区某装甲团沿袭已久的老传统。

马仕铭、郭安楠……他俩是班长和副班长,两个人都立过功,是连队的骨干。

余云峰……这是连队的文书,更是指导员的得力助手。

点名还在继续。

吕伟、李世壮……他们是连队的病号,临近退伍,也是连队的重点关照对象。

……

时间在一点点流逝,出列的人越来越多。现在,连长需要仔细回想才能说出下一个名字。

上等兵满海源心里有点着急,身边的人不断变少,而自己的名字还没有从连长口里念出。

终于,点名接近尾声,操场上只剩下两拨人——全连其他战士和满海源自己。在远处路灯的照射下,满海源的影子拉得老长。连长瞥到了灯下那个孤零零的影子,“还有一个战士没有点到,是谁?”

名字挂在嘴边,就是说不出来是谁。操场上的空气仿佛凝固一般。

为了检验连队主官是否知兵,主官与全连战士背对背,依次将全连人的姓名背出,点到一个,出列一个,直到所有人出列为止。这也是所有连队主官上任后的重要一课。

感觉到“压力山大”的,不只是连长,站在场下的满海源心里也不舒服,甚至还有点自责:“都怪我平时表现太低调,把连长给‘坑’了。”

求助一般,连长开始在目之所及的物件上寻找“灵感”——

门口的哨桌上,除了整齐摆放着的值班表和岗哨职责外,还放着一支卡通图案的中性笔。前几天下士刘佳豪外出时,买了这支笔,他还显摆了好几天。刚才,已经点过刘佳豪了。

门侧是摆放整齐的一排扫帚。连队岗哨职责当中,有一条是“保持哨位区域卫生”。全连70多名战士,能严格落实这条要求的战士并不多。终于,在接近10秒的仔细思索后,连长点出了满海源的名字。

“到!”满海源回答得特别大声,然后利索地转身,跑步入列。最后一滴水终于归入大海,今天的背对背点名宣告结束。

点名结束,连长单独把满海源叫住。连长想要说点什么,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好拍一拍他的肩膀。满海源也只是笑笑,作为回应。

洗漱完毕后,连长有点睡不着。晚上点名时,最后才点到的那几个士兵其实都挺踏实,训练成绩也不差,从没掉过链子,就是平时不爱表现。平时对这些士兵关注的少,连长突然感觉挺对不起他们。

连长拿出手机,一看上面有个未接来电——是在兰州当中学老师的女朋友打来的。连长突然想到,连队和班级有一定的共通之处:都是一帮年轻人聚在一起,不同的是,高中生看考试成绩,战士们看训练成绩。

还没来得及给女朋友回电话,满海源的班长马仕铭就敲响了连部的门。马班长和连长很默契。但对于今晚的事情,他们暂时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目前而言只能“多观察,多开导”。

我的存在

“中游群体”面面观

必须承认,当一群人组成为一个集体时,分层现象就必然会发生。

三连指导员宋坤曾做过一个总结,把处于中游的这部分士兵大体分为三类——

第一类士兵,是从上游滑到了中游。在新兵训练时期,他们往往表现得比较优秀。但是随着兵龄增长,职责岗位要求越来越多,自身和外部环境等因素发生变化,他们没有及时调适过来,便下滑到连队的中游。

刚刚选取为下士的刘佳豪,在前两年的义务兵阶段是比较优秀的。那时,只要体能好、干活积极,就能从同年兵里脱颖而出。但是,晋升士官以后,情况变得不太一样。连队对士官的要求更高,除了体能好、训练达标,课余还要学习大量专业知识,这些都让他头疼。前段时间,刘佳豪报名参加上级组织的运动会,却没有通过选拔。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刘佳豪有点迷茫,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两个字:心累。

第二类士兵,是原本就处在中游。他们自身没有太多想法。行百里者半九十。他们大多觉得,完成最后“十里”太费劲,“安于现状也挺好”。

列兵翁凯东在同批士兵里不算突出,也绝不落后。从新兵训练开始,他的成绩就是全连的“中位数”。下连以后,全连一半人的成绩在他前面,另一半人在他后面。套用连长的话说就是:“我对你们的要求也没多高,和翁凯东差不多就行。”班长也想过,给翁凯东加把劲,把他推到“尖子”的行列。无奈翁凯东每次都是推一下、进一点。因为班长要带班里好几个战士,自己还有“四会教练员”比武任务,分身乏术,时间一长,对翁凯东也就听之任之了。

最后一类士兵,是从下游赶到了中游。他们原本处在下游,有改变自己的想法,也付出过努力,但依然没有到达上游,最终便停留在了中游位置。

对于列兵覃柏林而言,能到达连队中游实属不易。新兵训练时,他的各项成绩都垫底,没有一项成绩称得上突出,算是一条实打实的“咸鱼”。

“咸鱼”想要翻身,何其困难,但覃柏林还是决定试一试,“也算是对自己有个交代”。拼尽全力之后,覃柏林还是没有达到中上游水平,不过好歹摆脱了“尾巴”的标签。对此,覃柏林感觉很满意。

在很多营连主官和骨干心中,这部分中间群体的士兵具有以下特征:偶尔亮眼,性格内向,做事谨慎,听招呼、守规矩,训练成绩甘居中游,既不“冒尖”,也不愿落后挨批评。他们受到的关注不多,也很难给其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前,各单位演习演训任务逐年增多,各级比武也不少。“连队既要争取荣誉,又出不起问题。”这是大多数基层主官和连队骨干的想法。

“培优辅差”成为连队的工作重点。为什么要“培优”?因为火车想要跑得快,一个好的火车头必不可少;为什么要“辅差”?因为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于是,他们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连队的“头”和“尾”上,一部分处在“中游”的战士被有意无意地遗忘。

“如果把连队比作一个橄榄核,那么这颗橄榄的头和尾只占整体的40%,其余60%的战士都处于中游地带。”该团政治处主任罗金栓介绍说,这部分人很容易落入各级骨干的盲区,如果没有引导好,就可能会掉到下游。

我的烦恼

谁能看到我的努力

周三晚上熄灯后,班长起身去连部开会。宿舍门刚刚合上,二连一班的“卧谈会”就开始了。

卧谈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当天发生的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有时,最不爱说话的满海源也会插上几句话。

“指导员对出公差的王淞等人提出表扬。咱们几个人啊,就在那个‘等’字里面。”李大鹏嘟囔了一句。下午,连队不少人都去打扫装甲车训练场。工作脏累倒没什么,只是晚上指导员讲评时,只点到了一个人的名字。

“没办法!人家王淞确实比我们卖力。更何况,王淞的训练成绩在连队拔尖,也不怪连长和指导员总表扬他。”邓旭升插话。

听完邓旭升劝导,李大鹏没有说话。前阵子,部队请地方的心理咨询师来上课。很多具体内容李大鹏已经想不起来了,可有个词突然浮现在他的脑海里——“晕轮效应”。

训练成绩好就代表什么都好吗?李大鹏也不知道,但他总是感觉哪里不太对劲。明明大家都干得差不多,但到了讲评的时候,连长、指导员和各级骨干都习惯先去表扬那几个训练“尖子”,把其他人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了。

“感觉这些‘尖子’就像太阳,我们都是星星。晚上还能看见星光,可太阳一出来,星星就看不见了。”李大鹏翻了个身,叹息道。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还有周贵林。今天上午,连长安排人检查火炮,为下一步实弹射击做准备。这项操作难度不算大,周贵林也会。当时,他站在连长旁边,可连长还是让人把不在场的王淞叫了过来。“都说给任务就是给荣誉,为什么不能给我一个展示的机会?感觉自己就是个‘透明人’。”他说。

半坐在床上的杨东语也有同感。他正给自己的小腿进行放松按摩,今天10公里越野跑的“后遗症”还没恢复。连长有一个习惯,当晚连队点评时会对白天训练的前5名进行表扬。为了能跑进前5名,杨东语几乎把自己“榨干”了,点名的时候小腿还隐隐作痛。

本来,长跑算是杨东语的强项,但连队的长跑高手也不少。拼尽全力之后,他跑到了第8名。这是杨东语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

晚上点评,连长照例表扬了前5名,此外还表扬了进步较大的战士李世壮。听完这6个人的名字,杨东语抿了抿嘴唇,眨了眨眼,“夸完先进夸后进,什么时候连长也能夸夸我呢?”

还好,在随后的班点评中,班长吴宇航把杨东语“狠狠”地夸了一顿。虽然还是有点失落,但这多少让他感觉到一些安慰。

其实,每一位战士都不甘于平凡,更不希望走进集体中的“盲区”。但是,前进的道路上需要动力。除去自我激励外,外部的鼓励同样必不可少。

我的位置

“中间”其实是“中坚”

去年年底,满海源第一次登上领奖台。手捧“优秀士兵”证书的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站在领奖台上。

连里有62人参与了投票,其中52人把票投给了满海源。一直认为自己被连队忽略的他,发现事情并不完全是想象中那样。

两周前的一个深夜,连队会议室依然亮着灯。会议桌上的花名册,已经被两位连队主官和各级骨干来回翻了好几遍。

优秀士兵候选人的评选需要慎之又慎——把训练“尖子”和骨干选上,是因为他们给单位争得了荣誉,做出了贡献。“优秀士兵”是对他们过去一年工作的肯定,无可厚非。

问题聚焦到了中游部分。

营长郭自新曾做过一次问卷调查,让每个战士给自己在连队排个名。结果发现,几乎所有处在中游的战士,都把自己的排名定位在这样一个区间:前20%-前50%。

自测属于连队中游靠上的原因各式各样,但大多集中在训练成绩不差、踏实、可靠等方面。

这么多“中间”人,到底选谁呢?

指导员拿着花名册,一个一个名字过。当提到满海源的名字时,两位连主官和骨干们都惊奇地发现,他们对这个战士的印象太一致了——就像空气一样,平时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但是一提他的名字,大家才发现他一直都在那里,默默无闻地干着工作。连队有些爱耍点小聪明的兵,一看到满海源还在干,也就不好意思再偷懒了。

也就是在这时,大家才发现,这些“中间”人群,原来也是中坚力量,连队的绝大部分工作都要由这些战士去完成。他们处在“头”和“尾”之间,不温不火,领导骨干夸不到也批不着,有意无意间就会弱化对这部分战士的关注。

但是,省心、可靠并不能成为领导骨干“忽略”这些战士的理由。每一名战士选择来到部队,其实都想要有所改变,也都想要得到其他人的重视,哪怕是批评。

三连列兵张桂山不爱说话,各项成绩也一般。但是,班长吴建磊发现他的手很巧,分解保养炮栓的速度在连队数一数二。晚点名时,吴班长特意在全班面前表扬了他。

连长史宏涛以前不爱夸人,他有自己的道理:“夸奖的话讲多了,就会变得廉价。”不过,他也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夸来夸去,总是那么几个人。

“一个集体,呈现出橄榄核的结构是非常正常的。比如我的班里,中游的学生占大头,直接影响全班成绩。我的办法是,一有机会就夸他们。”女友来电话告诉连长史宏涛,引导这部分中游群体,其实很简单,多给机会,多找亮点,多些夸赞,情况自然而然就会变好。

听完女友的建议,史宏涛特意召集骨干,明确要求:只要战士们身上有能看到的闪光点,有值得肯定的地方,那就“找个机会讲一讲”。

满海源最近被选为自行火炮驾驶员,把控着火炮的“双腿”,责任重大。连长史宏涛对他很放心,“这家伙,稳得很!”

早晨,起床哨声一响,满海源条件反射般地从床上坐了起来。醒神没超过5秒,他便快速穿好衣服,整理床铺准备集合出早操。

这,就是满海源和连队其他士兵的日常:简单、重复,但每一件事情都需要认真对待。

仔细算算,满海源已经入伍700多天了。在这个集体中,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打开舱门,双手握着方向盘,坐在火炮驾驶室,满海源的双眼紧盯着远方。

版式设计:梁 晨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