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字字当从肝肺出


■向贤彪

提起《兰亭序》,大多人知道它是王羲之的书法巅峰之作,是“天下第一行书”。其实,从写作角度看,《兰亭序》也是一篇不折不扣的美文。

美在何处?我们不妨朗读首段:“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与会嵇山阴之兰亭,修褉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有文学评论家指出,《兰亭序》美就美在其任真情实感喷薄而出,不回避、不含糊,不故弄玄虚或故作超凡脱俗,“字字从肝肺出”,以一片至诚示人。

“修辞立其诚”,这是古人对好文章的首要要求。东汉王充也说:“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副称,意奋而笔纵,故文见而实露也。”人品即文品,作文即做人。作者内在的“诚”,反映在文章中就会情感真挚、打动人心,句句扣人心弦。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被誉为“自古文章感人第一”。该文虽非传统意义上的祭文,但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就让人在读后眼窝发潮。诸如“儿寒乎?欲食乎?”这样的细节,同样令人泫然。而像《祭十二郎文》这样,正值亲人新丧,字字剜心泣血,却未必就比这历经时光打磨的点滴回忆更加震撼人心。天底下真正令人动容的,并非是撕心裂肺的嚎哭,而是一种自然流露的真情,一种悠远绵长的思念。体现在文章中,就有了“字字从肺腑出”的感染力。

古人在形容圣人的文章时这样写道,“体要与微辞偕通,正言共精义并用”。意思是说,圣人的文章能把雅正的语言和精深的含义结合起来,做到“精理为文,秀气成采”,这才文采斐然、且光照千秋。

情书的本质是“私”,然而黄花岗烈士林觉民的《与妻书》却公开了整整100多年,并被冠以“经典”之誉。“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读罢此文,固然因其优美缠绵而催人泪下,然而最打动读者心灵的,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家国情怀及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文中“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更是点睛之笔。读这样“字字从肝肺出”的文字,真能让人感悟“草木为之会悲,风云因而变色”之意境,还有其中所蕴含的大爱、大义、大情怀。

“字字从肝肺出”,是真情的流露。“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胸中没有情感波涛的涌动,笔下就不会有真情实感的文字;“字字从肝肺出”,是生活的积淀。“胸中历历若千年,笔下源源赴百川”,生活没有老酒窖藏的厚积,笔下就不会有醇香隽永的文字;“字字从肝肺出”,是文字的锤炼。“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读书写作不作滴水穿石的努力,笔下就不会有炉火纯青的文字;“字字从肝肺出”,更是人品的显形。“万古骚人呕肺肝,乾坤清气得来难”,人品修炼不下脱胎换骨的功夫,笔下就不会有正气充盈的文字。宋代书法家米芾曾云:“永和九年暮春月,内史山阴幽兴发。群贤吟咏无足称,叙引抽毫纵奇札。”《兰亭序》的确是一篇奇札,奇就奇在作者将自己的“生气”毫无保留地倾注其中,1600多年过去了,字字句句仍然是鲜活生动的。

文章的最高境界,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用最通俗、最真诚的语言,讲明白最深奥、最复杂的道理。部队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在官兵头脑里搞建设。为了打动人心,政工干部应深谙“字字从肝肺出”的魅力和真谛,多用善用那些“字字从肝肺出”的名作佳作启迪官兵心灵,开启官兵心智,让官兵在美好的文字浸润中培育真善美的情感,增强家国情的担当。同时,也多写、多讲一些“字字从肝肺出”的文章和语言,举重若轻,深入浅出,又真又美,让官兵在会心一笑中引起共鸣,在“用而不觉”中构筑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人生金字塔。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