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思想战线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在品读历史中感悟家国情怀

——《品史录》序


■王树增

秦怀保所著《品史录》出版,可喜可贺。

所谓品史,本是悟天地沧桑,叹时光须臾,感世事交集与人生熙攘,挥洒家国情怀。《品史录》上至春秋,下至晚清,岁月枯荣,人情霜雪,尽显笔端。写史者,取材多为断代,纵论则鲜见。中华文明之源远,中国历史之流长,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无比壮美的画卷。史海淘珠,必先懂海;海天极目,无边无涯。学识不厚,则海况不明;学识不宽,则海路偏狭。心中无路,安可行舟?舟难至远,何以得珠?《品史录》凭一颗诚心评述天下兴亡,乃著者人生观使然。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视家与国为一体,以国运为己运,这便是《品史录》中的责任担当。

所谓品史,本是触感而发,随性而言。夜有微凉,茶尚余温,评天说地之事,推心置腹而已。《品史录》或事、或人、或物,议论、杂感、评说,杂糅一体。经天纬地时怒发冲冠,街谈巷议时妙趣横生;而谋篇布局如仰头苍穹,俯首蝼蚁,仰俯自由,无微不至。这份自由文体的传统,仍源于著者的人文情怀。《品史录》字里行间忧的是探寻长治久安之策,患的是如何铺就黎民安康之路。其根基是道德评说,强调的是积极人生的入世劝世,主张的是三省吾身的修养和警醒,彰显出中国传统思想家深入浅出的内敛风格,深入则查其根末,究其肌理;浅出则促膝而谈,俯首皆是。“品史”与“治史”有天壤之别,从阅读者的角度上讲,少有“治史”之心,多为品评之趣。著者采用的是平实语言和平民语境,推心置腹,通俗生动。至于扬善抑恶,宁静自守,既是《品史录》所体现的价值取向,也是人类共同的道德追求。

《品史录》终于成卷。洋洋数十万言,贵在一“品”字。

对历史趋势的品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人类历史偶有钝挫之时,深刻的品评就是一剂清醒良药,让读者从中获得启示,振奋精神,启发智慧,让理性与宽容回归,心底宽阔,奋力前行。

对往事故人的品评,在于促进人的道德境界的提升。历史是人之行为的串联,品评他人他事,强调的便是道德的作用。家国一体,命运相关,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作为历史的主角,每个人应该对自己创造的历史负责,都应该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自愿自觉。

对百态人生的品评,在于面对镜中自我,力求清醒客观认识自身,常怀律己之心,常修君子之德,走好人生之路、实现个人价值。

在数不尽风流、说不尽苦乐、唱不完悲欢的历史万花筒中,多几份人格样品,多知晓些荣辱悲欢,扪心内省,自律警觉,或许能找到快乐的些许理由,这一“品”,令我们这些读者更为动情受益。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读《品史录》,从中窥见一斑继而推己及人,实现自省自悟,从这个意义上讲,《品史录》有文史价值,更有阅读价值。

读后感慨,且为小序。

(本文刊发时有删节)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