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时事纵横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守望相助,共育全面小康幸福花


■梁寒光 侯栋亮

引 语

小康,蕴含着中华民族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贫困,犹如横在小康路上的一块顽石,必须尽快清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000多万人,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时至今日,脱贫攻坚面临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这其中,就包括发展相对滞后的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方大多自然条件恶劣,地理位置偏远,脱贫难度大,是深度贫困的集中地。

今年是脱贫攻坚关键之年。年初以来,驻民族地区广大官兵发挥优势、铆足干劲,以坚定有力的行动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里,我们撷取一组故事,为奋战在脱贫攻坚战场的官兵加油鼓劲。

从云南贡山县城出发到独龙江乡,沿群山盘旋而下,一座漂亮、现代的江边小镇让人眼前一亮。作为我国28个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独龙族的主要聚居地,这里因山峻谷深、自然条件恶劣,曾是云南乃至全国最为贫穷的地区之一。

如今,泥泞狭窄的土路、简陋破败的茅草房不见了踪影,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灰顶黄墙的独龙民居、整洁的街道如同一幅画卷,让人难以想象这里曾是与世隔绝的“贫困孤岛”。独龙乡翻天覆地的变迁,是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迈上跨越式发展轨道的印证。

“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习主席的重要指示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新疆伊犁,党员干部结对认亲、扶贫工作队因地施策,精准扶贫提高了扶贫效率;甘肃临夏,优先实施少数民族的水、电、路改造,民生改善强化了情感纽带;湖南湘西,帮助村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外在帮扶激活了内生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地区脱贫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使得少数民族扶贫工作顺利推进,民族地区发展欣欣向荣。

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由于自然环境、历史条件等多种原因,一些民族地区群众困难多、困难群众多,摆脱贫困还存在不少难题。当前,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时间越发紧迫。可以说,反贫困斗争已到了一个关键时刻,正是最吃劲的时候。为此,我们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把工作做到点上、根上,才能切实让贫困群众得到实惠,让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是很多民族地区面临的实际情况。事实上,很多民族地区同时也是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这是独特的发展优势,但也说明了其加速发展的复杂性。为此,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不能一概而论,而需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围绕“精准”二字下苦功,不但要对标“体检”薄弱环节、找准找对“穷根”,还要注重“靶向治疗”,针对存在问题拿出过硬措施,从而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务实、脱贫工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各级组织领导和各层骨干带动。北京南宫村、江苏华西村等地的发展,早已给出了充分的证明。少数民族地区干部是党在当地的工作触角,是国家政策方针贯彻落实的桥梁纽带,是脱贫攻坚“冲锋陷阵”的先锋队。为此,要善于培养一批结构优、门类全、专业强的后备干部和“专、精、尖”人才,并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营造“干部带头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氛围。

支持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是党中央的一项基本方针。全面小康是全国一盘棋,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不但要发挥好中央作用,调动发达地区积极性,加大各方面支持力度,更需要民族地区发挥自身特殊优势,不断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释放发展潜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昔日一步跨千年,今朝跑步奔小康。”这是脱贫摘帽民族地区流传很广的一句话。当前,脱贫攻坚处于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只要各族人民共同携手、守望相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啃下民族地区脱贫这块“硬骨头”,培育出各民族共享小康的幸福花。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