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尽心为要


■铁 坑

一个人有没有尽心竭力,自己很清楚,别人也能看明白。怎么去看?就看面对困难时,是迎难而上还是绕道而行;就看攻克困难时,是夙兴夜寐还是敷衍了事;就看眼前的困难,是越积越多、越积越厚,还是高效破解了。

挑轻担子需要用力,不过这种力只占本能的小部分。负重前行则不同,既要竭尽全力,又要付出心力。作为一种精神和意志层面的力量,心力有没有、强不强,不仅可以衡量人的能力与担当,还决定着能否干成事、成大事。

明代陆容的《菽园杂记》,记载了僧人慧暕的一番话:“洪武间,秀才做官,吃多少辛苦,受多少惊怕,与朝廷出多少心力?……近来,圣恩宽大,法网疏阔。秀才做官,饮食衣服舆马宫室子女妻妾,多少好受用?干得几许好事来?到头全无一些罪过。今日国家无负士大夫,天下士大夫有负国家多矣。”

慧暕的话,对比了两个时期官吏尽责的情况,前者吃辛苦、出心力,不负朝廷;后者图享受、不干事,有负国家。陆容认为,今日士大夫负朝廷是确论,“省之不能无愧”。

明代中后期,国家危机频频显现。1550年,土默特部首领俺答为逼迫朝廷开放边境贸易,率军大举入寇、直抵京城,史称“庚戌之变”。当时,朝中人心惶惶,嘉靖皇帝愁眉不展。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记述了这一历史事件的一隅——

“庚戌之变,赵大周力排和议,抗论于朝。”赵大周坚决反对城下之盟,他提出,朝廷养士二百年,一旦遇到难事,却无人可用,这绝非祖宗立国之意,况且,哪一代人里面没有人才?如果给予担子、激以忠义,他们怎能不尽力效命?

俺答退兵之后,赵大周又上疏陈事,建议“开损军之令”。按照旧制,戍边将领必须确保军队不减员,否则就是失职。因此,敌兵入境时,兵将往往躲入城中自保,纵容敌人剽掠,而百姓遂为鱼肉。乌纱帽重于百姓命,针对这种制度弊端,赵大周提出:“开损军之令,戍边将始敢提兵出战,稍为百姓之卫。”

庞大的机器高速运转,需要每一颗细小的螺丝钉都拧得紧紧的,并且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部门也是如此。哪里有不尽心、不负责,哪里就会有不顺畅,甚至会怨声载道。古人由此得出:处事不以聪明为先,而以尽心为急。

“一事入公门,伺候者不啻数辈,多延一刻,即多累一刻。”清代汪辉祖曾从微观层面论述官吏尽心尽责的重要性。他说,好比乡人入城探事,午前得了,便可回家;迟之午后,必须在城觅寓,不惟费钱,且枉费一日之事。老百姓靠卖力气养家糊口,耽误一日工夫,就少了一天供养,那些被羁管监禁的就更不堪忍受了。“一日积一事,两日便积两事,积之愈多,理之愈难,势不能不草率塞责”,汪辉祖的这番佐治药言,为政者当铭记在心。

清末,一位陕西粮道在自己的官邸留下对联:“问此官何事最忙,冠盖遥临,酒醴笙簧皆要政;笑终岁为人作嫁,脂膏已竭,亲朋僮仆孰知恩?”这副自画像,描绘了其内心的无奈:精力没有用在正事上、身边的人心怀贪念。对联深刻体现了污浊的政治生态下,一个人初心丧尽、方向迷失之时的“无力感”。

“夫怠心一生,则无所不已;留心一想,则何事曾行?”心力虽是内劲,却会外显。一个人有没有尽心竭力,自己很清楚,别人也能看明白。怎么去看?就看面对困难时,是迎难而上还是绕道而行;就看攻克困难时,是夙兴夜寐还是敷衍了事;就看眼前的困难,是越积越多、越积越厚,还是高效破解了。用这些标尺去量,那些假尽心、出虚劲、不负责的现象就无处隐藏。

越到艰难处,越是考验时;越在尽责后,越有开心颜。新时代,官兵既要牢记“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的告诫,也要自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干事创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地抵近梦想。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