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老兵天地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从绿色军营走向绿色田野


■本报记者 孙兴维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的人生历程,徐亚波会选择“拼搏”。5年的军旅生涯,锻造了他能吃苦、敢拼搏、不服输的坚强性格,也成为他退役后闯出一片天地的力量源泉。

2004年退伍后,徐亚波从甘肃来到北京打拼,几经磨砺,创办了一家农产品和农业技术推广公司。创业初期,困难接踵而至,但曾在军营淬炼过的徐亚波不怕苦累,身影经常出现在田间地头,为的是掌握第一手情况。2015年3月,公司合作社农户养殖的油鸡项目刚有起色,禽流感疫情却爆发,鸡肉、鸡蛋卖不出去。徐亚波迅速出招,请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到基地宣讲科学防治禽流感的知识,做好安全防护,并请客户到现场查看油鸡的安全饲养环境,打消他们的疑虑,公司也平稳度过了危机。

“部队生活是我一辈子的财富,对于军营和战友,我始终怀有一种深厚的感情。很多退役军人有创业梦想,但没有专业技术和经验,帮助他们发挥当地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带动他们实现创业就业、共同致富,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徐亚波看来,虽然自己离开军营多年,但军人的担当和情怀不能忘,为人民服务的誓言不能忘,对战友的情谊更不能忘。

两年前,张云涛从部队转业后,投身特色果业种植产业。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他的产业园种植的无花果被中国有机生态产业联盟评为推荐产品。但张云涛也有烦恼,无花果在国内水果市场属于小众品种,消费者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不高,迟迟打不开市场。此时,徐亚波伸出援手,将自己公司的一个商标无偿授权给张云涛使用,同时帮助他设计包装、寻找销路,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让张云涛产业园种植的无花果基本走上产销良性循环的道路。

云南藏族军嫂斯娜卓玛种植了几百亩优质藜麦,却苦于找不到销路。焦虑万分的斯娜卓玛通过朋友找到徐亚波,徐亚波帮她进行了线上线下立体推广,又协调农业科学院科研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她开发藜麦深加工产品。销路打开后,斯娜卓玛加大了种植力度,成立了种植合作社,带动周边300余户社员进行种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近几年来,徐亚波的公司已帮扶自主创业的退役军人200余名,带动辐射5000多名群众共同致富。从绿色军营到绿色田野,徐亚波以军人特有的气魄和胆识,立足农村、奉献农业,为乡村振兴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