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基层传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小聪明”惹出大麻烦


■第81集团军某旅防化营二连上等兵 于 涛

“1分12秒,防护严密!”班长检查完所有环节后,宣布我的防护成绩有效。虽然不算快,但我心里却异常踏实,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周前的那件“糗事”。

前不久,为了摸清连里的训练情况,新任连长组织基础、专业课目考核。我心里想:一定要拿个优秀,在连长面前好好“露露脸”。

考核日期临近,我的训练成效还不明显。换了新式防毒衣后,我每次都会在袖口“卡壳”。“机智”的我决定对防毒衣稍作改造:新式防毒衣袖口的粘链改成老式松紧带、防毒面具带提前缝好、拇指环增大一倍……一番“精心”准备后,我自信满满地上了考场。

“准备,防护!”考官一声令下,我犹如一匹“黑马”,动作迅速利落,以1分02秒的成绩脱颖而出。我看了看袖口上的“制胜法宝”,不禁暗喜。

“于涛,考得不错啊!”听着周边战友的夸赞,我心里乐开了花。可这甜味还没来得及完全化开,便随着连长的一句话消散了,“下面,我们组织气密性检查”。

“以往不都是人工检查一下外表就行了,这次难道要动真格?”我满心忧虑地站在队伍里一步一步艰难挪动着。果不其然,别人都是安然无恙地从帐篷中走出来,只有我被呛得一脸狼狈。

“战场上可没有让你逃离的机会,为了节省10秒钟时间,就在防毒服和防毒面具上耍起了‘小聪明’,对防护气密性不管不顾,这究竟是‘制胜法宝’,还是主动送死?”连长对我提出严肃批评,还专门给我讲了“袖口”演变的原因:以往老式防毒衣都是松紧带的袖口,穿戴虽然方便,但时间久了松紧带老化容易造成密封不严,改成粘链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听完,我顿时觉得我的行为是多么幼稚,为了成绩好看却忽略从实战出发。

补考前的那段时间,不管是中午休息时,还是晚上睡觉前,我都会自我加压,练习穿脱防毒衣,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细抠,成绩也一次次提高。

转眼间,新兵马上就要入营了,连队准备让我给新兵进行防护课目示范,这一次,我一定为他们做个好榜样!

(张  帆、本报实习记者 张  旭整理)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