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平凡·不凡


陈感军
徐勤祥
刘小东
王治浩

本期撰稿:谷永敏  吴  昊 张修山  谢啸天 杨从榕 

没有高山伟岸,大山却向你致敬。在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有这样一群兵,他们终日与丛林为友,与砖石为伴。他们用坚守和奉献奏响一曲曲军旅乐章,把绿色身影融入一座座大山之中,也熔铸着这群工程维护兵们的青春岁月。

时光荏苒,变换的是湖光山色,不变的是忠诚底色。让我们走近这群大山里的兵,去品读他们在大山中坚守的意义,感受他们坚如磐石的信念!

——编 者

赶 哨

“‘赶’班长,哨所停电了,能来检查一下吗?”此时,时针指向深夜12点。哨所的监控设备在夜间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旦停电就像哨兵被蒙蔽了双眼,给军事禁区安全管理留下极大隐患。

接到电话,正在执勤的上士陈感军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马上过去!”很快,他已着装完毕,挎着工具箱,趁着月色前往一公里外的哨所。

“入户的空气开关没有跳闸,问题一定在电缆上。”凭借多年的修理经验以及对哨所电路的熟悉,陈感军立刻做出判断。从哨所到变压器的那段电缆共有四处连接点,他一一进行排查,不到一个小时,短路点被找到,故障顺利排除。

“班长,为啥大家都叫你‘赶’班长啊?”回哨所的路上,陪同检修线路的新兵张上岗不解地问。陈感军听了憨憨一笑:“‘赶’班长,就是赶路的班长呗。”

陈感军所在的团坐落在大山深处,哨所散布其间。7年时间,陈感军把他所在连队的哨所住了个遍,每个哨所的电路布线几乎都经他手。哪个哨所的电器设备有个突发情况,陈感军总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成了名副其实的“救火队长”。

可其实,他也只是个“半路进山”的工程兵。2009年冬天,刚晋升下士军衔的陈感军告别了远在边疆的老部队,来到该团。刚到单位,他就被安排到了深山哨所,担负执勤巡逻任务。

一个寒冬腊月的傍晚,鹅毛般的雪片扑簌簌地拍打着窗户。望着白茫茫的大山,陈感军回想起自己在大漠戈壁摸爬滚打的日子。“电暖炉不转了!”一声呼喊一下子把他的思绪拉了回来……

“大雪封山,维修车上不来,等电工班走上来,天早就黑了?”不一会儿,室内温度降到了0℃以下,四个哨兵八目相对,穿着大衣还冻得直抖。

一直等到晚上,电工班上来检查后,问题才得到解决。“不懂技术,连自己哨所的设备都整不明白,怎么能干好工作?”从此,陈感军与“电”较上了劲。

别人周末休息,他就抱着供配电专业教材啃。哪个哨所线路改造,他都争着赶去搭把手,跟电工班的班长们请教。没两年时间,就拿下了高、低压电工操作证。

后来,他主动申请担任电站值班任务,一干就是5年。电站设备多、噪音大,一天下来耳边嗡嗡响,脑袋直发蒙。而陈感军却觉得这声音像丝弦儿,还练出了“听音辨障”的绝活儿。

去年4月初,陈感军收拾好行李正准备休假回家,刚走出连长房间就听到电站打来电话。“出啥事儿了,连长?”“没什么事儿,路上注意安全。”为了让陈感军安心休假,连长撒了个谎,但脸上焦急的神情还是透露出事情的紧急。经再三询问,连长把电站停电的情况告诉了陈感军。

“电站抢修,我这个‘救火队长’能不去?”陈感军已经换上工作服。

赶到电站,一合闸,就听见“噼啪”一声,电路断了。“可能是哪个母线的螺丝松了,我们找找看。”他说着就一个一个排查配电柜。由于空间狭小,检查时只能半跪在地上,上半身勉强探进去。三个小时下来,陈感军终于从几十个配电柜中找到松动的螺丝。

“你的耳朵真是神了!”检修结束后,营里的工程师向满头大汗的陈感军伸出了大拇指。看到问题解决,陈感军这才安心地往家赶。

岗位即战位,要分秒必争地赶。这就是“赶”班长的哨所岁月。

印象

走得踏实

■某连指导员 赵永胜

从“门外汉”到“救火队员”,陈感军的每一步走得都很踏实,成长路上少不了汗水的浇灌。哨所生活是平淡的,但陈感军在平淡中成就了精彩,这背后靠的是他那股迎难而上的拼劲儿和闯劲儿。

顶 事

临近中午浓雾还未散去,群山被流动的云雾裹挟着,像浮动的山水画。半山腰一块平地上坐落着几座白色的铁皮板房,腾腾的热气从最里面一间屋子里滚滚冒出。

“馒头就得实,实了才顶事儿!”徐勤祥瞪眼守着蒸箱,像一旁守着即将揭新娘子面纱的新郎一样。

“看你啃馒头那劲儿,上辈子铁定是个吃不饱饭的流浪汉!”炊事班长贺朝手里大勺翻飞,调侃着徐勤祥。

“俺娘说,蒸馒头就要实,和做人一个理儿。俺喜欢吃馒头,更要当个顶事儿的兵!”贺朝回头看着徐勤祥,眼神、嘴角无不透着一股倔劲儿,这让他想起徐勤祥前两年干“兼职”的事儿。

“班长,外面这么大雨,你说兄弟们冷不冷?”两年前一个周末,暴雨袭城,白昼成了黑夜,徐勤祥摔打着手里的面团,有一搭没一搭地问着。

“给兄弟们煮点热姜汤。”贺朝正忙着配菜,没多想。“听说施工队那边缺人手。”徐勤祥压低了声音。

贺朝明白徐勤祥的用意,故意说道:“施工队正是最辛苦的时候,可咱炊事班能保障好,也算大功劳!”徐勤祥瞪大眼睛,眸子里填满了思绪。

然而,第二天徐勤祥早早地把馒头蒸好,偷偷地将施工的装具收拾利索,拿着油彩笔在一把崭新的铁镐柄上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勤祥,转行啦?”战友们看到后笑着打哈哈。“我跟着你们挥镐去!”徐勤祥也抬头笑。“你腰杆这么细,蒸蒸馒头还行,到了施工队怕是要断成三截哦!”战友们笑得前仰后合。

果然,第一天,徐勤祥就差点吃不消。一百斤的水管上不了肩膀,七八十斤的水管扛着踉跄,半天下来,回到炊事班的徐勤祥揉面的手打起了哆嗦。战友们开玩笑说:“勤祥,馒头吃得不顶事儿啊!”施工队的老班长心疼他:“不要勉强,慢慢来。”徐勤祥苦笑,抓起馒头,塞进嘴里大口咀嚼。

打那天起,徐勤祥忙完炊事班工作之后就立即跑去施工队帮助工作,八十斤、九十斤、一百斤……三个馒头、四个馒头、五个馒头……饭量跟着力量一股劲儿地往上涨。

一天夜里,一阵噼里啪啦的暴雨砸屋声惊醒了众人。“水管爆啦!”巡夜的值班员急促地摇着手电,边跑边喊,徐勤祥跟着队伍冲向工地。碗口粗的水柱从管子里迸射出来,手按不住、布包不住,眼看房间里的积水越来越多,徐勤祥拿起布条贴在肚子上,直挺挺地趴了上去……

两年后,施工结束,一场演习接踵而至。“打赢后勤仗,吃出战斗力!”徐勤祥回到炊事班制作了一条横幅挂在食堂墙上。玉米馒头、南瓜馒头、杂粮馒头……在演习最紧张的时刻,五彩缤纷的馒头成了餐桌上的一道彩虹。

“这次你怎么不干兼职了?”贺朝拍着小徒弟的肩膀。

“干不干兼职就看一个理儿——需要顶事儿咱就上!”徐勤祥从桌上拿起馒头,又大口地啃了起来。

印象

炊事员也是战斗员

■某营教导员 苏晓凡

平时叫得响,战时顶得上。徐勤祥冲锋在前,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甘于吃苦勇挑重担,立足本职精武强能,将每一个平凡的岗位视作自己的战位。

扎 根

“听说刚从机关转岗来个老家伙,咋没见踪影?”面对战友们的疑问,维护技师乔波脚尖点了点地,“在这下面的排水沟里钻着呢。”

漆黑的空间内跳动着四处飞溅的火花,滋滋的声响伴随着焊接的焦糊味弥漫开来,十几分钟过去,四级军士长刘小东佝偻着近一米八的身躯从直径不足半米的管道中爬了出来。

“咋不先收拾调整下,急急忙忙地就跑来工地?”面对战友的关心,刘小东爽快地大笑一声,“有啥好收拾的,随身就一个背囊,哪里需要打起背囊去哪里。”说罢转身便又钻进了狭小的管道内。

“技术过硬、踏实肯干、让人放心……”凡是和刘小东打过交道的官兵都对他竖大拇指,可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些“光环”来得并不容易。

三年前,刘小东接到上级命令,从繁华都市调到山区县城。打起背囊,刘小东第二天就踏上了火车。到单位报到时,领导将他留在机关,当起了维修工。

由于机关营房建设年代久远,不少管道、线路经常出现故障,有时天还没亮,刘小东就急急忙忙拎着工具箱满院子奔波。

一年冬天,一场大雪让山里的气温骤降到零下,全团不少锅炉亮起“红灯”。第二天一早,刘小东主动请缨对全团的锅炉进行一次普查。

山里低温,冻得人瑟瑟发抖。5米高的锅炉矗立在眼前,刘小东拉着梯子上上下下,又看水箱、又查水泵,哈出的白气扑在脸上结成冰碴又化掉,不知不觉就到了午夜时分。

“火着起来了!”漆黑的屋内,微弱的火光映在刘小东的脸上,地面的积水漂着冰片没过大半个作战靴。火温逐渐升高,房间里的水汽熏得人啥也看不清,可刘小东却盯着火炉入了神。连着一周披星戴月,刘小东检修完了全团大大小小二十余座锅炉。

随着编制调整,刘小东再次打起背囊,从机关钻进了更加偏远的深山。卡车沿着山路盘旋,扬起漫天的灰尘,可刘小东却毫不在意,看着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山峦,他心里竟有些兴奋,“与大山融在一起,这才是真正的工程兵”。

还有几个月就要面临士官选晋,望着连门口的雪松上印刻着“守山松”三个字,刘小东暗下决心,“恋着山,爱着山,干在深山,誓不出山。”从大都市到小县城,从团机关到深山沟,刘小东的根越扎越深。

印象

移岗不移志

■某营营长 叶 胜

两次转岗,刘小东默默奉献、建功军营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背起行囊,踏上征程,刘小东与雪松共度朝夕,与大山融在一起。在他身上,闪耀着工程兵那份“守山乐业、爱山敬业、依山建业”的赤诚。

登 峰

健步跳上冠军领奖台,王治浩黝黑的面庞在太阳底下发着亮光。手指从胸前滑过,一个标准的军礼引来热烈的掌声,他的思绪又被带回到了一年前的专业比武赛场。

烈日当空,作业场像是一个闷热的炒锅,王治浩的睫毛里都凝着一滴滴汗珠。切割、固定、扩口、连接,他机械地重复着早已训练过千百遍的动作。抬眼环视,最快的对手都比自己整整慢了一个步骤,比赛马上就要结束,王治浩的嘴角不经意间扬起一抹微笑,他开始幻想着跳上领奖台,下面掌声雷动的场景。

突然,“哐当”一声响,王治浩瞬间呆在原地。原来就在刚才走神的瞬间,他手中的工具猛然撞上了操作台。根据评分标准,他的操作总成绩被扣除5分,最终排名第四。

颁奖典礼上,他坐在台下,眼睛里朦朦胧胧,但周边热烈的掌声像是浑浊世界里的一根刺,刺痛着他的神经。

打那以后,王治浩就像霜打的茄子——蔫了。见到领导躲着走,专业训练不起劲,就连最拿手的三公里越野,也被甩在后面。

一次长跑训练,王治浩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山顶“爬”去。湿热的天气让王治浩的双腿像灌了铅一样,不自觉地放慢了脚步。

“上山累,还是下山累?”从后面追上来的班长田勇,看穿了王治浩的心思。

“当然上山累。”王治浩叉着腰喘着粗气。

“如果一个爬山的人,因为踩了一块小石头就滚下山去,那他永远到不了山顶。”说完,田勇狠狠推了一把王治浩,甩开大步,自己飞速向前奔去。

“我不要做因为一块小石头就滚下山去的攀登者。”王治浩突然蹿了起来。就像电影里打了胜仗振臂高呼的战士。他把双手合成喇叭状,向着落日长空肆意地呼喊,然后一口气冲到了山顶。

从那天起,他穿上了沙袋背心,每天都向绵亘在眼前的山峰发起冲刺。

几个月后,团里组织“创先争优”比武竞赛,3000米赛道上,王治浩一骑绝尘,以领先第二名30多秒的成绩冲过终点,最终获得个人全能第一名,还帮助连队捧回了团体第一的奖牌。

看着台下鼓掌的人群,头脑愈发清晰,王治浩又将目标瞄准了曾经跌倒的专业比武场。

画线、剪切、制形、咬合……一张铁皮在他满是老茧的手中逐渐成形。“29分46秒,96分!”虽然未恢复到曾经的最好状态,但自身的进步让王治浩很有成就感。

“24个连接点,60道连接线,下次比赛我一定要做到零失误。”他咬着牙,脑海中浮现出又一座待他攀登的高山险峰。

印象

山高我为峰

■某营教导员 王 琦

真正的强大,是知耻而后勇的那一刻。面对困难,王治浩迎难而上,勇于挑战。山高我为峰。制胜未来,他把赛场当战场、视荣誉如生命,将功夫下在平时,把专业练到极致。

版式设计:孙 鑫 傅楼超

图片摄影:张修山 訾佳霖 褚迎冬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