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和平之师”的艺术塑造


■许向群

70年来,伴随人民军队建设与发展的步伐,新中国军旅美术描绘出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围绕“和平”主题,也涌现出大量作品,构成了人民军队保卫和平、珍爱和平、守护和平的视觉见证。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以宣传画《保卫和平,保卫祖国》(郎卓红)为代表的众多作品,围绕“保卫和平”进行创作。这些作品紧跟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具有鲜明的感召性和普及性,具有显著的民族化、大众化的审美特征,作品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传播效果。

“保家卫国”与“社会主义建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军旅美术创作的两个重要主题。如《鸭绿江》(郑洪流)就是一幅反映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的史诗性油画。画家曾亲历了抗美援朝战争,并在前线负过伤。他以饱含激情的笔触与色彩,结合真切的战争体验与战场生活,成功塑造了一群誓死保卫和平的民族英豪形象。《工程列车》(张文新)展现了一代建设者的精神风貌和理想追求。作者着力刻画了一位身着旧军装、斜依在车厢边的年轻人。从他沉静的神态和他热烈的眼神里,人们既能感受到刚刚熄灭的战火硝烟,又能想见未来的建设热潮。在这个青年转业军人身上,凝聚着火红年代的经典形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旅美术历经反思、调整、转型的过程,逐步确立了自身位置,找到了独特的文化定位和发展路径。军旅美术创作在坚守现实主义风格基础上,以开放的思路和多元的探索,拓展了发展空间。全军美展成为汇聚和展示军旅美术的重要平台。军旅美术工作者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位来探讨战争与和平的关系,以“珍爱和平”为主题的大量画作,在思想深度、文化广度与表达力度方面,取得了与时俱进的推进与发展。

《士兵们》(秦文清)、《架线连的早餐》(邵亚川)、《向日葵》(陈钰铭)、《小分队》(邢俊勤)、《海洋深处的早餐》(周武发)、《骄阳》(张姝)等作品,通过对士兵日常状态的真实把握和精准传达,体现了沐浴在和平阳光下士兵的阳刚气质和英雄情怀。《祖国永远怀念你们》(高虹)、《噩梦》(崔开玺)、《途中》(尚丁)、《一把椅子和一位战争幸存者的肖像》(袁正阳)等作品,以深邃的眼光和独特的角度,反映了战争环境中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珍惜。

“安享和平是人民之福,保卫和平是人民军队之责”成为许多重要展览充分展示与弘扬的主题。如“祖国在我心中”“抗洪英雄赞美展”“心系汶川”等大型美术专题展,全方位地表现了在国家和人民危难之时,我军广大指战员为祖国安宁、人民幸福而做出的奉献和牺牲。《小雨》(窦鸿)、《筑》(任惠中)、《洪峰过后》(王界山)、《生死挺进》(苗再新)、《生命的最后定格》(熊家海)、《2008·北川》(骆根兴)等作品,通过对抢险救灾一线艰苦环境和动人形象的倾心刻画,反映了新一代士兵无怨无悔的精神境界和昂扬英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军美术工作者根植军营厚土,融入时代洪流,以理想信念、责任意识和英雄情怀浸润创作。他们以丰富的造型手段和强有力的表现方式,诠释、宣传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涌现出一批深刻展现我军履行新任务、新使命、新风采的优秀作品。其中以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内容的作品,成为军旅美术创作的一个新亮点。它们聚焦“守护和平”的主题,塑造出人民军队坚决捍卫和平的时代新形象。

《锋时代·预备》(李连志)、《梦》(张凯桐)等作品,反映出当代军人的坚定理想信念、旺盛战斗意志,形象地展现了我军建设和维护世界和平的生动风貌;《大国工程》(高维州)、《南海飞虹》(王睿)等作品,则反映了中国军队维护国家和平与主权的决心和能力。如《南海、南海!》(李翔)以一个充满震撼力的士兵肖像,形象地诠释了“撼山易,撼解放军难”的坚定信念和磅礴气势。

随着我军职能使命的不断拓展和延伸,我军参与国际地区和安全领域事务成为一项常态化的军事行动。近年来的军旅美术创作在树立我军“爱和平、重合作、负责任”的大国风范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如《砺剑亚丁湾》(陈琳)展现了中国海军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时的胆识和能力,《和平行动》(蔡循生)、《回家》(方恩达、曾小红)彰显出中国军队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承诺和能力,《援非医疗队》(张小磊),以充满友爱的和谐场景再现了中国维和医疗队在非洲救死扶伤的感人事迹。

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军队永远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力量。努力塑造我军“和平之师”的艺术形象,塑造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视觉见证,是军旅美术工作者的使命责任和光荣任务。任重道远,前景无限。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