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专号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东风-41核导弹方队

国之重器龙吟剑鸣


■本报记者 王卫东 通讯员 郭  阳  杨季鑫

千呼万唤始出来,横空出世震天宇。

在雄浑激昂的军乐声中,受阅装备方队的高光时刻到来:由16辆新型导弹战车组成的东风-41核导弹方队压轴出场,在万众瞩目之中缓缓驶向检阅台。该方队领队为赵秋领少将和孙乐少将。

东风浩荡,雷霆万钧。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陆基机动固体弹道式洲际核导弹,该型导弹甫一揭开神秘面纱,便以威武雄壮的身姿、舍我其谁的霸气,展示出独一无二的傲人风采。

这是战略核导弹一次划时代的亮相。“向右——看,敬礼!”随着口令下达,两名方队领队的右臂同时划过胸前,庄严地向天安门城楼方向行军礼,接受最高统帅的检阅,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行进在人们热切的目光里,方队官兵目光如炬、面容坚毅。这支挟雷霆之势的长剑巨阵,由火箭军两支核导弹劲旅组成。

此时此刻,回顾他们的昨天与过往,或许对“彰显我国大国地位、国防实力的坚强后盾”这样的话语,能有更深刻的理解。

那年深秋,戈壁深处,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某型导弹如巨龙般腾入云霄。那一刻,现场的导弹操作号手都热泪盈眶。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强军兴军的嘹亮号角,两支劲旅都进入转型跨越的关键节点,他们深刻领会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决策意图,始终把“忠贞不渝、敢为人先、善打硬仗、追求卓越”作为建旅兴旅之本,把练兵备战抓得紧而又紧。

不久,两支部队相继挺进高原,把新型导弹精确送入苍穹,创下多项“第一”,官兵们喜极而泣。

这泪水,是官兵们新时代涅槃新生的兴奋之泪。要知道,他们在数年内相继更换使用过多型武器装备,两年内有近一半骨干转岗分流到新单位……使命任务的不断拓展,考验着官兵淬火砺剑的决心和勇气。

近年来,两支导弹劲旅始终把新武器试验场作为练兵场,数百个日夜晨昏,从研制、试验到训练、发射全程参与,在新起点上迈出坚实步伐。

“轰隆隆”,导弹方队战车驶过中轴线。

长安街两旁,到处是观礼群众写满幸福的眼神,到处是人们洋溢着自豪的笑脸。他们不会知道,官兵此刻无上荣光的背后,有着那么多的苦难辉煌。

方队长娄涛深知,战略导弹部队组建之初那些最艰苦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但一代代官兵从未停下冲锋的脚步。

那年,某旅通过独立发射能力考核。官兵没有欢呼庆祝,而是掀起新一轮实战化训练热潮,在危局险局难局中倒逼实战能力快速提升。

“点火!”那年初秋,该旅星夜启程奔赴高原发射实弹。随机抽点发射单元、同型号最短发射流程……作业条件逼近极限。他们迎难而上,最终打出基地同型号导弹最佳精度,用骄人战绩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轰隆隆”,导弹方队战车驶过礼毕线。

在最高统帅深切关怀的目光里,在亿万民众依依不舍的眷恋中,这支肩负重托的战略铁阵缓缓驶离长安街,踏上砥砺奋进新征途。

这样的告别,对方队基准车驾驶员、某旅二级军士长朱纪华来说再平常不过。那年大年初六,他匆匆辞别家人,踏上征程。与他同行的还有该旅十余名官兵。他们作为部队驾驶员代表,去参与新型号装备试验任务。

低压、高寒、高温、缺氧,测试的不仅是装备性能,更是官兵攻坚克难的决心和毅力。穿林海、越大漠、上高原,他和战友们行程上万公里,途经无数条狭窄、坡陡、弯急的道路,采集近千组兵要数据,为新型武器装备战斗力快速生成积累了宝贵经验。

弓满弦张,是最好的练兵状态。新的军事训练大纲施行以来,两支导弹劲旅常态化组织跨区驻训、实弹发射、红蓝对抗、联合演习,将官兵素质本领、装备性能练到极限。

新时代新装备,新起点新征程。以国庆70周年阅兵为起点,在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引领下,他们必将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开拓进取!

听,这是大国重器的龙吟剑鸣,这是导弹部队将士的铮铮誓言:“我们捍卫着中华民族的神圣尊严,我们是出师必捷的战略导弹兵!”

(本报北京10月1日电)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