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专号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抢修抢救方队

抢修尖兵显威战场


■本报记者 孙兴维 通讯员 曹永辉 崔寒凝

战车轰鸣,吊臂高耸。

伴随着激昂雄壮的阅兵进行曲,由“野战手术方舱、装备抢救车、拆装修理车、装甲抢修车、装甲抢救车”混编而成的抢修抢救方队,列阵驶过检阅台。该方队领队为沈竹君少将、汤辛少将。

看!拆装修理车的吊臂像强有力的臂膀,向世人展示着我军战场救援力量的自信。

今天驾驭这些装备的指战员,来自陆军第83集团军某合成旅。他们的前身是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也是阳澄湖畔“芦荡火种”薪火相传的“沙家浜”部队,是唯一一支参加过三军联合登岛作战的陆战劲旅。

方队领队沈竹君少将说,部队成立81年来,先后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几个时期的战争考验,历经9次重大调整,圆满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任务。

“这次受阅装备,主要遂行以轮式装甲车底盘和履带式装备为基础、各型装甲装备的伴随与支援保障任务,具有机动灵活、反应迅速、信息化程度高、抢修能力强等特点。”方队队长韩庆锋说。

“战场抢修”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军事变革和战争形态的不断演进,新型武器装备对保障装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装备保障行动先于作战行动展开、伴随作战任务全程、晚于作战任务结束,同作战行动一起成为战场制胜的关键。

该旅在3年之内经历两次重大转型。方队政委付项聪说,如果说从摩托化改为机械化,是实现从“地上”到“车上”的转变,那么从机械化改为数字化,则是一次质的飞跃。

部队主战装备日新月异,抢修抢救装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前不久,该旅远赴千里之外的豫南某地展开综合训练。一次对抗演练中,红方一辆步战车突然“趴窝”,此时距到达指定地域还有不足10分钟……修理分队接到上级指令,按照定位坐标,在车载北斗系统的导航下,快速到达指定地点,利用车载集成修理模块快速排除故障。

“有了数字化装备,效率就是高!”担任指挥员的合成一营营长臧青松这样感慨。

“保障车辆和主战装备配套列装,机动性能好,且配备北斗系统。如今,我们再不用担心依靠纸质地图摸不到路了。”在抢修抢救战线上摸爬滚打14年,方队修理工孟凡阳的脸上写满自信。

发展带来的变化,岂止一隅——

以往,修理车载工具数量少,极易损坏;现在,车载综合工具箱内,各类工具齐全耐用。

以往,修理人员大多时候靠经验诊断故障;现在,装备具备自检功能,通过驾驶员任务终端便能精准掌握故障所在。

光荣“亮剑”背后,是潜心“砺剑”——

“快”是现代战争对战场武器装备抢修的基本要求。如今,这个旅战场抢修抢救能力不断跃升,“营区能精修,野外能快修,战时能抢修”成为常态。

孟凡阳介绍,如今,旅里每周三汇总各单位在装备使用上遇到的难题、周四组织厂家和修理骨干力量进行集中攻关、周五组织修理技术官兵进行培训讲解,为全旅培养了一批“金牌修理工”。

去年6月,为尽快摸清高原环境对新装备人员的影响,全旅全员全装远程机动数千公里,赴青藏高原开展适应性训练。他们对百余种新武器装备效能进行检验,建立数字化部队高原训练数据库,绘制装备运行、抢修抢救动态曲线图,针对高原地区战场环境创新战法、训法、修法。短短几个月,20余项革新发明在训练演习中得到检验,提升复杂环境下部队信息化作战能力。近年来,在对抗性训练中,他们先后与来自全军的10多支部队“交手过招”,取得“六战六捷”的战绩。

看今朝,强军路上展锋芒。阅兵场上,一支新型陆战精锐,正乘着新时代浩荡东风驶向未来战场。

(本报北京10月1日电)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