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中国军校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追梦强军的“诗与远方”


■吴 旭

8月下旬的长沙,酷暑未消。我刚在俄罗斯参加完“中部-2019”演习,便“转战”国防科技大学,参加为期两周的军事高科技知识学习培训。

作为军委机关的一名政工干部,再次回到校园,再次聆听教员们的谆谆教诲,再次静下心来读书,我的内心满是幸福与珍惜。两周的时间,收获感慨颇多,但最令我振奋的是“重拾初心”,重温一名军人的责任与担当。

军事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将深度影响甚至决定着未来战场胜负。从我军建设实际来看,领导干部队伍信息化素养还是很欠缺的。此次培训在师资力量、授课安排等方面均突出了“短期、前沿、精干、高效”的特点,也是探索我军战略参谋队伍培养方式的一次有益尝试。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空天科学学院教授杨乐平的课上,从太空军事发展演变到太空作战基本认识,从“有限太空”构想到太空军事技术前沿……他旁征博引,寥寥数语便讲清了这个领域的主要知识脉络和前沿理念。

后来,听培训班队长谭羽说,这次给我们授课的教员均为大学各领域的学科带头人,长期参与重大工程研制和演训任务,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在培训班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学员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结合本职工作展开讨论,让学习变成了思想碰撞、开阔视野、提升能力的过程。

漫步在校园,夜空辉映着繁星点点,实验楼灯火通明。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每个人都像全副武装的战士,向一个个科研高地发起一次又一次冲锋。上“高性能计算与自主可控”课时,我们来到超级计算机中心进行现地教学,学院计算机研究所存储与监控室主任袁远指着杨学军院士的照片介绍道:“杨学军院士31岁时就担任了‘银河Ⅲ’型超级计算机的总师,后来又是‘银河Ⅳ’‘银河Ⅴ’‘银河Ⅵ’的总师,为我国的超级计算机技术领跑世界做出了杰出贡献。”

从“银河”到“天河”,从北斗到中国“芯”,从光学精密加工领域“5纳米”到“六维测量”,从204米的磁悬浮列车试验线到1547米的工程化试验线,正是在这种创新文化和攻关精神的感召下,国防科技大学走出了一大批像杨院士一样的学科带头人……培训期间,正值大学组织宣传报道已去世的高伯龙院士,他被尊称为“中国激光陀螺奠基人”。正是他带领团队突破重重艰难险阻,使我国成为全世界第4个能独立研制激光陀螺的国家。他生动诠释了一名科技工作者知识报国、以身许国的崇高品格,书写了一部用奋斗践行使命的精神教科书。

结业时,同学们都有些恋恋不舍,这充分反映了大家对学习军事高科技知识的主动态度和迫切渴望。大家纷纷表示,当前我们的军队正经历由大向强的跃升,我们要争做担当作为的一代、开拓奋进的一代,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一定要把学习与深化军事斗争准备的重难点问题结合起来,把成果转化为抓工作谋建设的思路举措,东风凭借力,快马勤加鞭,继续追梦强军的“诗与远方”。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