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站起来”后的新生与初心


■刘朔邑

出席开国大典的宋庆龄说,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她“一生最快乐的一天”。

同样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陈毅如此感慨:今天看到这个场面,“总算不虚此生了!”

这一天,也是黄炎培先生71岁的生日。他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写下了“归队五星旗下,高声义勇军歌”的诗句。当年,他在延安窑洞里与毛泽东探讨国家兴亡周期率。

不管多少年过去,谈起1949年,那些特殊的感受、特别的印象,仍然令很多人激动不已、感慨万千、荡气回肠。有人把这种特殊的感受和印象称为开国气象。

这种开国气象,从周恩来总理在庆祝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大会上满怀豪情的讲话可以看出,“经过了这一年,中国已经比过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经历了更重要的变化;旧面貌的中国正在迅速地消失,新的人民的中国已经确定地生长起来了。”

这种开国气象,从梁漱溟先生《国庆日的一篇老实话》中可以看出,“可喜的新气象到处可见,具体事例数说不完”。以前“大多数是混饭吃,混一天算一天,其他好歹不管”“今天不然了。我走到各处都可以看见不少人站在各自岗位上正经干,很起劲的干,乃至彼此互相鼓励着干,有组织配合地干”。

事非经过不知难。从废墟上站立起来的新中国,在西方世界眼中是轻轻一推就会倒下的“泥足巨人”。从国内看,国民党留下的是一个满目疮痍、千疮百孔、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国民党在大陆还有100多万军队,控制着华南和西南地区,企图负隅顽抗。还有200多万土匪,盘踞山林,欺压百姓。从国际看,开国大典的礼炮声还没有远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成立了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封锁、禁运”的组织“巴黎统筹委员会”。

然而,永葆初心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和政权机关,前面都加上了“人民”二字。北平辅仁大学校长陈垣这样记下自己的见闻:“解放后的北平,来了新的军队,那是人民的军队;树立了新的政权,那是人民的政权;来了新的一切,一切都是属于人民的。我活了七十多岁的年纪,现在才看到了真正人民的社会,在历史上从不曾有过的新的社会。”

70年前,面对天安门广场上排山倒海、激昂振奋的人民群众,毛泽东主席高呼:人民万岁!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上,面对经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飞跃的中国人民,习主席高呼:“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7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所以才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信赖。

永葆初心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扬着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1949年1月1日,毛泽东发表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他引用“农夫和蛇”的故事,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人民绝不怜惜像蛇一样的敌人,决不能让革命半途而废,“那就是用革命的办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同拿枪的敌人和不拿枪的敌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展开了一场场斗争,“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

全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永葆初心的中国共产党,始终胸怀忧患意识和“赶考”情结。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醒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发出了“两个务必”的号召。1949年3月,在带领党中央由西柏坡迁往北平时,毛泽东和周恩来之间,留下了一段关于“进京赶考”的对话,下定了“决不当李自成”的决心。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历史已经证明,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大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但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我们党就一定能“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