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岁的人,心里还燃着一团火,工作起来像打仗似的!”提起浙江省慈溪市史家村党总支书记史正军,他的老伴赵玉珍这样评价。
打仗,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件十分遥远的事。但对史正军来说,却是30多年前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炮火连天、硝烟弥漫,一同参军的8名战友,有4人牺牲在战场。
“战友们倒了下去,我活下来是幸运的,应该为战友、为老百姓做些什么,才不辜负组织对我的关心和培养。”经历过枪林弹雨洗礼的史正军,对军人和部队始终饱含深情,对“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让最可爱的人成为最幸福的人,成为他最大的心愿。
心中有梦想,努力有方向。退伍返乡后,史正军成为基层致富带头人,同时不忘关心关爱退役军人。在他的积极争取和推动下,2018年慈溪市首个村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在史家村挂牌成立,并建成了集学习交流、健身娱乐、政策咨询、解困帮扶于一体的“军人之家”,目的就是为了传递村级基层组织对退役军人的关心关爱,发挥退役军人在村级建设中的骨干作用。
“我们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大家有空就来看看书,聊聊军营往事,说说家乡新鲜事,气氛非常融洽。”退伍老兵陈佳东说。
为了把关爱送给家庭生活困难的退役军人,史正军积极奔走筹资5万元,设立慈溪市首个退役军人爱心帮扶基金,成立“老兵工作室”,定期开展帮扶解困活动,让退役军人感受到家的温暖。每逢八一、春节等节日,史正军都要带领村干部走访慰问参战老兵和80岁以上的老兵,并用爱心帮扶基金为生活困难的退役军人送去关怀。
农村是个“大课堂”,如何发挥退役军人的独特作用,探索建立乡村治理新机制,从而带领史家村走上乡村振兴的道路,成为摆在史正军面前的又一个课题。
“军人在军营是热血男儿,退役回乡更是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主力军。”史正军心中有本账:“村里有104名退伍老兵,他们在部队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政治有站位、品德能服众、工作有思路、心中有群众。只要组织动员好退役军人,再由他们带动身边人,村里很多工作就能落实了。”
头雁高飞群雁随。史家村“老兵志愿者服务队”“退役军人巡防队”先后组建成立,退役老兵在“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和环境整治、文明创建等工作中发挥了突击队作用,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了力量。
史正军鼓励3名老兵加入村“老娘舅工作室”,协助村委会调解村民之间的婚姻、赡养等纠纷,促进村民共治共建良性互动。他还把退役军人中的党员骨干划分到不同的网格党小组中,担任网格支部委员、义务网格员、义务调解员等,让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好帮手。
史正军始终坚信,干群一条心,泥土变黄金。在他的带领下,史家村从一个经济薄弱、设施落后、环境杂乱的落后村一跃发展成为环境优美、风气良好、社会和谐的新农村。2018年,史家村实现村集体收入28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3.2万元,先后获得浙江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善治示范村等荣誉。
走进史家村,独栋小楼鳞次栉比,村路绿树成荫,院落干净整洁,一派美丽乡村的新景象。穿行其间,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村里随处可见的“国防元素”。
从“军人之家”,到去年完工的国防馆,再到今年5月筹建的国防教育主题公园……一个普通乡村在国防教育上竟有如此投入和作为,不禁令人肃然起敬。这一切,都缘于史正军的国防情怀:“如果没有稳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再美好的生活都将成为泡影。”
记者采访期间,偶遇慈溪市坎墩中学100余名师生正在史家村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询问得知,史家村有个“老兵讲师团”,在当地名气不小,这次师生们是慕名而来。
2017年,史正军、马茂强等退役老兵组成了“老兵讲师团”,在当地各村文化礼堂、学校开展“听老兵讲战斗故事,争做时代好少年”主题巡回宣讲,超过1800名青少年接受了国防教育,在增强青少年国防意识的同时,也树立了退役军人的良好社会形象。
今年7月,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史家村退役军人服务站被表彰为“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是受表彰的91个单位中唯一一家行政村级模范单位,史正军出席会议并受到习主席的亲切接见。年逾花甲的史正军正一步步实现自己的心愿,他心中那团火也越燃越旺,因为,他要让退役军人在自己的“家”,感受到更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