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有两件事让辽宁省军区沈阳第四干休所离休干部宋士奇很高兴。一件事,是前不久中国首次举办了男篮世界杯;另一件事,是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拉开了帷幕。
作为新中国第一批专业篮球运动员,作为一名曾经的军队体育健儿,宋士奇百感交集。他感叹如今的运动员赶上了好时代,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和国外高水平选手切磋交流,也欣喜通过举办重大体育赛事,中国正向世界展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展示中国的自信、友善和包容。
今年93岁的宋士奇出生在军人家庭,父亲曾在东北军李景林的部队任职,叔父宋文林当过少帅张学良的老师。宋士奇从小喜欢打篮球,与5位同学成立了一个篮球队,取队名“光”,寓意追求光明。在辽宁省第四高等中学就读时,他是学校篮球队主力队员。1948年9月,他考入东北大学先修班,因东北大学搬迁及战争因素,未能继续求学。
沈阳解放后,东北军区警卫师三团团部驻扎在沈阳故宫十王亭旁,宋士奇的家就在附近。三团团长胡成义是位老八路,喜欢打篮球,也很平易近人。宋士奇和几个伙伴常与胡团长他们一起打球,彼此熟悉起来。胡团长见宋士奇不仅篮球打得好,还有文化,就动员他参军。1949年6月,22岁的宋士奇参军入伍。由于入伍前所学专业是会计,宋士奇被分配在警卫师三团供给处任粮秣股会计。起初,包括师里钟政委在内的一些领导对他们这几个年轻人有看法:好多参加过抗日的老同志还没当上干部呢,这几个刚入伍的学生来了就给干部待遇,不就是会打个篮球吗?
为了这件事,胡团长还在党委会上做了检讨。不过,他心里有底,上级明确指出知识分子可以招进来,要给干部待遇。而且团里招这几个人进来,打篮球只是业余的,他们都有各自的工作岗位。
让那些领导改变看法的,是警卫师参加的几次比赛。宋士奇入伍不久,警卫师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修筑沈阳至大连的公路,和驻地海城县打交道比较多。为了联络彼此感情,同时丰富官兵业余文化生活,警卫师和海城县打过几场篮球赛,结果是打一场输一场,因为对方球队里有几名篮球高手。
那一天,宋士奇和团里一位球友到师里去报账,遇到了师后勤部政委。政委和他俩说,咱们师正和海城比赛,老输给人家,你们两个来了,再找几个人,再和海城县篮球队比一下。就这样,结束工作后宋士奇和球友在海城县多待了一天,与海城县的球队打了一场球,不仅赢了比赛,而且比分还很悬殊。
师首长正巧在现场观看了比赛。他们看警卫师赢得漂亮,特别高兴。钟政委说,我们师在这儿干了好几个月,都没人知道这个部队是警卫师。一场球赛,让整个海城县都知道是警卫师的球队赢了他们,这个宣传效果太好了,群众影响也很大。钟政委还很认真地做了自我批评,说这几个人招对了。
不久,宋士奇就被调到师里。1951年,东北军区举办篮球选拔赛,准备参加全军男篮比赛,宋士奇被选中。之后,这支临时拼凑的球队在全军比赛中获得亚军,为军区争了光,军区首长特别高兴,遂研究决定把宋士奇等人留下来,成立了军区篮球队,这也是新中国第一支职业篮球队。
宋士奇在原沈阳军区体工队工作了33年,从队员一直干到副政委。1992年8月7日,巴塞罗那奥运会女篮决赛,中国队获得亚军,创造了中国篮球史上的最佳战绩。宋士奇记得,那天在电视机前看到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冉冉升起,看到李昕、展淑平、李冬梅等这些经他从小培养起来的女篮姑娘胸前挂着闪亮的银牌,作为共和国第一代军队专业体工队队员,作为曾经为这些女篮姑娘的成长操碎了心的前辈,他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欣慰。
国家和军队没有忘记宋士奇这一代运动员的付出。1985年,宋士奇被国家体委授予“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章。1988年,他荣获中央军委颁发的胜利功勋荣誉章。
上图:上世纪50年代,宋士奇在军人俱乐部留影。作者提供
上图:宋士奇近影。尤立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