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防间保密“非十分不可”


■李召鹏

今年国庆期间,献礼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的“相遇”故事,主人公高远和方敏是我国国防科技战线上千千万万无名英雄及其家人的缩影。高远与女友正谈着恋爱,突然不辞而别,一走就是3年;因为排除试验险情,受到严重核辐射时,领导与部属之间竟然连名字都相互不知道。这种近乎无情的保密要求,是当时“两弹一星”工程参与者的集体行为准则。

无独有偶。当年我国首次在罗布泊进行核试验时,工程兵科研三所副所长王茹芝和丈夫张相麟分别受命前往。他们严格遵守“上不告父母,下不示妻儿”的保密要求,各自隐情出发。当两人在戈壁滩的一棵老榆树下等车时偶然相遇,才知道彼此是为了同一项任务而来。时任现场试验总指挥的张爱萍将军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称赞他们是祖国的好儿女,并将这一棵树命名为“夫妻树”,以激励、教育后人。

毛泽东同志曾告诫全党全军:“必须十分注意保守秘密,九分半不行,九分九也不行,非十分不可。”也许,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但经历过腥风血雨洗礼、你死我活斗争的同志,一定有着刻骨铭心的体悟:保密工作犯不起错误,一旦造成失泄密,就等于把自己暴露在敌人的炮火之下,甚至连改正的机会都没有。

“一密之失,误我资敌;一分之误,战机即失;一字之差,人头滚滚。”朝鲜战争进入边打边谈阶段后,李克农对机要工作人员特别强调了保密、及时准确翻译和处理电报的重要性。这三句话,是在漫长而凶险的战争年代,用血的教训凝结而成的。也正是残酷的斗争、险恶的环境,迫使很多同志养成了“该帽子知道的,头发也不能知道”的保密意识。

如今,风平浪静的日子久了,一些官兵的保密意识有所淡化。有的存在“鸵鸟心态”,对保密检查持应付态度,甚至出现反感情绪;有的“掩耳盗铃”,通过“一键清零”“迎检专用”“自创代码”等方式逃避检查。岂不知,互联网时代保密形势更为严峻,看不见的硝烟四处弥漫。网络背后的黑手无处不在,敌特分子的政治渗透更趋隐蔽化、情报窃密更趋无形化、技侦手段更趋尖端化。你永远不知道屏幕的另一端隐藏着什么,也无法想像军事秘密一旦泄露,将会造成怎样的裂变式后果。一密之失将一个人推向深渊,将一次战争推向失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机不密,事不成。”打仗向来是你死我活,保密没有“四舍五入”。泄露一个字节就可能出问题,暴露一帧图像就可能闯大祸。只有谨言慎行、常抓不懈,时时紧绷思想之弦、处处封堵泄密漏洞、事事把牢保密关口,方能真正做到密不透风、万无一失。

(作者单位:71217部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