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职方阵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闫四海:三入军营情似海


■吴熙昊 本报特约记者 钟福明

“梦想是一定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这是火箭军工程大学基础部基础实验与创新中心实验师闫四海最喜欢的一句话。对他来讲,梦想就是携笔从戎。为了这个梦想,他三次入军营。他说,这就叫初心不改、情深似海。

2000年高考填报志愿时,他怀着满腔报国情填报了军校。然而,由于家在农村,信息较为闭塞,当终于收到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录取通知书时,他却高兴不起来,因为虽然被录取了,但属于地方委培生,成了一名没有军籍的“军校生”。

从副班长、班长到副区队长,从当课代表到被评为优秀学员,四年军校生活,他没有因为身份的不同放松要求,而是处处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虽然不是军人,但我与其他军人同学一样,经历着真实的军营生活。”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家私企工程师,他始终忘不了军营生活的点点滴滴。

或许是命中注定。2006年,母校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首次公开招聘文职人员。得知这一消息后,他积极报名,经过层层选拔,成为学校原基础实验中心的一名助理实验师,第二次进入军营。

重回学校,过去的老师成为同事,但老师还是老师。为了能够尽快进入角色,他向部里的王淑平教授请教教学技巧,练习教姿教态;与刘延飞教授一起搞科研项目,提高学术水平……

2007年,组织把指导学员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任务交给了他。受领任务后,他与学员一起奋战数十个日夜,最终获得陕西省二等奖,他也成为新聘文职人员里第一个受到嘉奖的。

前进的道路是坎坷的。2010年该校下发通知,要求教学岗位的教员必须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只有本科学历的闫四海面临着两种选择:是离开学校,继续深造,还是退居教辅岗位,干教学保障工作。深思熟虑后,他最终选择了前者,虽然后者也是一片新天地,但是执教为战才是他的追求。

“四海,只要你来单位报到签合同,一毕业就能上班。”2015年,闫四海西北大学研究生毕业前夕,某航天研究院主动给他打来电话。如果说这个机会是一道只有“是与否”的 “判断题”,那么继续报考文职人员就是一道更难的“选择题”。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从一名农村娃到一名军校学员,再到一名合格的军校教员,学校培养了他近8年,给了他一次又一次实现人生转变的机会。他和妻子在学校相识、相恋,再到结婚、生子,对学校已经有了很深的情感。虽然成功与否不得而知,但他还是毅然选择再次报名文职人员考试。他婉拒了研究院的邀请,集中精力备考,最终再次成为学校的一名助理实验师。

三入军营情似海,不用扬鞭自奋蹄。有了第一次任职的经历,回校后没过多长时间,他就参与了学校多项课题的科研攻关、编写相应的实验指导教材,在全国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中获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大赛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2018年,他如愿穿上“孔雀蓝”,不仅有了新身份,组织还让他担任电信组教学组长和学校电子制作DIY俱乐部主任。

回忆三入军营的情景,闫四海满是感慨。他告诉记者:“文职人员是军队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没有穿上军装,但生活在军营,又给军人当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圆梦。”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