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人民喜欢的艺术才有生命力


■王晓岭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这一要求,站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对繁荣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三方面的意思让我觉得印象深刻:一是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人民的力量;二是坚定文化自信,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是有生命力、影响力和活力的;三是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相统一。

坚定对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自信,结合我个人所做的工作,觉得可以说说歌剧《沂蒙山》。这部歌剧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主创人员都来自军队,编剧是我和李文绪,导演是黄定山,作曲是栾凯。

首先,《沂蒙山》是一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色传统教育题材作品。创作这部作品时,我们除了考虑它担负的教育功能外,还在思考怎么能让老百姓真正喜欢,怎么才能真正走进文化市场?现在看,演出非常成功,得到了观众的喜欢。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红色题材搞好了,也照样能产生好的社会效益。

创作时我们把握了两个方面:一是把握它的真实度。不是从观念、理论、概念出发,不要人为地拔高和美化,要坚信真实反映中国共产党走过的道路,本身就是精彩纷呈的,会得到人民的认同。二是加强情感的力量。只有真实的情感才能塑造出立体的、鲜活的人物,才能发挥艺术的情感力量。实际上这样恰恰遵循了舞台的规律,只要遵循舞台的艺术规律,相信红色题材就会有好的社会效益。

文化自信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自信,也是对当前文化队伍的自信。军队的创作班子是很有战斗力的,大家有共同的思想和情感基础,目标和决心也是一致的。部队应该继续加强年轻骨干的培养,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引领作用,让他们在红色题材、重大题材创作中有所担当,仍然是军队文化战线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到习主席关于文艺工作的几次讲话,我们反复学习,感受到老百姓真正喜欢的艺术才是有生命力的。它不是高高在上的所谓艺术家的殿堂,也不是一种空洞的概念化的口号,它应该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并注入新时代的艺术表现力。部队的年轻人正在做这些工作,我作为老一代文艺工作者,能够参与其中,也愿意继续为部队的文化传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郭伟峰整理)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