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换岗指导员的“快意”课堂


■本报记者  陈  利  通讯员  薛维高  周振国

聊起“连长岁月”,指导员牟维进用了一个词:“快意。”

“前进!集合!”牟维进一边重复着口令,一边做出各种指挥手势,“下口令,必须短促有力;训练讲评,缀上一句‘有没有信心’,战士们的情绪立刻就上来了!”

军政互换转岗成为指导员后,牟维进却仿佛陡然间失去了那份“快意”。

教育内容有周密计划,教育时间有详细规定。作为指导员,每次“开讲了”,即使牟维进精心备课,台下有些战士仍是“呆滞面孔”。

如何提高课堂教育的质效?牟维进一直在寻找答案。

一次建制连比武“败北”,让他受到启发。那次考核,原本有望夺魁的他们跌出“前三”,看到全连官兵士气低沉,牟维进决定用一次荣誉观教育给大家“鼓鼓劲”。

那晚,正在备课的牟维进,偶然听到两个哨兵的争论。

一个哨兵说:“我觉得平时的训练,比考核结果重要。”另一个则反驳:“考场如战场。平时训练再好,考核拿不了名次就如同上了战场杀不了敌,这叫‘绣花枕头一包草’。”

“两名战士私下讨论的话题,可比自己手头正在准备的教案鲜活多了,也更吸引人。”在一旁静静听着,牟维进吃了一惊。

他感到,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00后战士,不仅思维活跃、见多识广,学习力、理解力也“在线”。传统的漫灌式说教,已经难以走进他们内心。“战士们的争论是一种情感表达,如果用情感主线去引导、调节和催化,引发他们的情感认同,或许可以把官兵的心拉回到课堂上。”

第二天,牟维进就以“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为题,给全连布置了一场辩论赛,并把比赛安排在教育时间实施。

原以为不会有太多人响应,谁知,结果令他喜出望外。辩论赛当天,各班排组建多个小组,先后进行了3轮激烈讨论。场上参赛人员“唇枪舌剑”,时间用尽仍意犹未尽;场下观众跃跃欲试,不时举手提出观点。

现场氛围热烈,牟维进激动了,热情洋溢地进行教育总结。

虽然最终没有分出胜负,但这堂“隐形”的荣誉观教育收效颇丰。最直观的反应就是训练场上,练兵士气空前高涨。

“心中的那份‘快意’回来了!”

初战告捷,牟维进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探索维度:只要找准战士们的“燃点”“痛点”“笑点”“泪点”,就能让课堂有温情、有温度,“这样的教育,才是撬动心灵的教育”。

这以后,每次连队战士受到旅里表彰,前来参加颁奖礼的战士父母,也会被请上连队教育的讲台;每月定期开展的“集体生日会”,成了连队团结一心的“黏合剂”……

如今,牟维进上教育课越来越轻松了。

每次“开讲了”,他只准备20分钟的理论提示,其余时间则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台上台下情感共鸣。自己讲得带劲,官兵听得认真,走心的话题设置,让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入脑入心。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