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事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师其意”而非“泥其迹”


■曹绪程 艾正松

“师其意不泥其迹。”语出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练兵实纪·练将》,意为学习前人的作战方法,要学习它的基本精神,而不能拘泥于它的具体做法。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战争形态、作战方式得以加速转型和变革,各种战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不得不说,少数同志在研究筹划作战时还存在机械照搬照抄传统战法理论、简单嫁接移植外军经验做法的现象,战法不真、不活、不实的问题依然存在。

毋庸置疑,行军打仗不存在“万能攻略”,战法创新更不可能有“全能模板”。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单为破敌阵,巧设“火牛阵”,将牛集中起来,犄角捆上刀子、尾巴绑上油棉,点火后牛负痛狂奔,于敌营中横冲直撞,齐国将士尾随其后,结果大获全胜。而民国年间,山东军阀韩复榘率部攻打天津,因城防坚固,久攻不下,一筹莫展之际,韩命人四处收集近三百只羊,效法田单大摆“火羊阵”,却在对方一阵枪炮乱射之后,成为天津守军一顿免费的全羊宴,传为笑谈。于此,我们应当看到,学习借鉴不等同于简单照搬。如果只“借”不“鉴”,抑或是只“泥其迹”而不“师其意”,只能是跟随他人步伐,亦步亦趋,无法把准战局走势的“脉搏”,更加谈不上因势利导、出奇制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他人战法,要善于发掘并抓住其本质、规律,并因情、因时、因地加以运用。战国时期,齐魏交战,齐国孙膑利用魏军轻敌、庞涓自大的特点,主动后撤,每日减少军灶数量,制造士兵逃亡的假象,从而麻痹魏军,使庞涓轻敌冒进,最终中伏战败。无独有偶,东汉名将虞诩在抵抗羌族入侵中却反其道而行之,每天行军百里,命官兵每人各作两个灶,并逐日增加一倍,以增灶之计震慑羌人,最终以少胜多。所以,我们应该明白,唯有在借鉴过程中把握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老战法才能焕发出新生命,新战法也就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战法的运用之妙在于达权知变,战法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孙子曰:“围师必阙,穷寇勿追,此用兵之法也。”解放战争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在实际指挥战斗过程中,能够针对当时具体情况而创造性地运用这一法则。在泊儿镇战役、鲁南战役的六营集战斗、莱芜战役中均不同程度地运用“围三阙一,三面围攻,网开一面,虚留生路”的战法,逼敌离开阵地,在敌必经之路暗设伏兵,歼敌于运动之中。

古代经典军事思想理论和著名战史战例,为我们创新战法提供了丰沃土壤;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实践中我军总结出的传统战法和看家法宝,是我们克敌制胜的宝贵财富;西方军事强国在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探索,为我们创新战法提供了时代借鉴。为此,各级指挥员在指挥打仗、作战筹划中必须深知,战法创新应“师其意”而非“泥其迹”,“拿来”“借鉴”只是第一道工序,在熟谙本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还要经过创新这道深加工,才能真正创造出一剑封喉的新战法。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