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浓墨重彩谱写扶贫壮歌


■李定乾  邱彬洵

《爱在高原》(云南人民出版社)是一部具有浓烈军旅风格、弘扬军人精神的作品,讲述了云南、上海两地武警官兵在云南深度贫困地区开展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全书采用视点人物的写作手法,增强了叙述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叙事视角在刘延涛、张亮、杨峰、王昕等武警官兵和深度贫困地区的驻村扶贫队长、乡长、村党支部书记间不断切换,分别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看同一件事情,让读者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和共鸣。当部队官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荣誉感、刚硬气质通过参与脱贫攻坚战来表现的时候,产生了令人肃然起敬的阅读效果。

“既然要扶贫,就不能走形式,就要打硬仗。”在部队官兵心中,只要是人民的需求,就责无旁贷。从海拔3000多米的雪域高原到澜沧江、怒江之畔,再到湿热平坦的西双版纳地区,部队官兵对各族群众的疾苦感同身受,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需,书中老百姓、贫困学生感激武警官兵的篇章,构成了这部作品最富有感情和温度的底色。

该书在全面描绘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这件事的艺术表现上非常成功。

首先,作者擅长环境、气氛描写,能够将贫困地区的那些山、那些水、那些人生动呈现在读者面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比如在《攻坚大峡谷》一章中,对于怒江大峡谷的夜晚,作者是这样写的:“除了车轮碾压碎石的声响,一片死寂……到处黑乎乎的,山变成了平面的剪影。”寥寥数笔,就将怒江大峡谷原始、贫穷、落后、封闭等特点表现出来。

其次,在故事叙述上能够以事实为依据,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在内容上能够走进扶贫现场,探寻历史、眺望未来,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在《爱在高原》一章中,在对怒江扶贫点的选择上,体现出武警官兵的责任担当。怒江州扶贫办一开始提供了俄嘎、色德两个深度贫困村给武警选择。俄嘎村虽是贫困村,但基础设施较好,产业发展也有一定的基础,能够在2020年前实现脱贫目标,武警参与进来不过是锦上添花。色德村则大不一样,基础设施差,没有支柱产业,居住环境非常落后,内生动力弱,用武警官兵调研时的话说就是“具有低层次的满足感”。在这种缺乏发展致富活力的地方打开脱贫攻坚的局面,面临着巨大的、难以预料的挑战。武警部队迅速统一思想,明确了把色德村作为帮扶对象。虽然难度大,但只要尽力去做,打牢发展致富的基础,也是对人民负责的具体表现。

再次,书中对军民鱼水情的刻画十分感人。在西双版纳州河边寨村,武警官兵为了资助一个贫困学生重返校园,驾车到学生家里,把大家凑起来的钱交到学生手里。离开的时候已经傍晚,回头望去,村民们送别的手电筒光亮成一片;在迪庆州念里米村,武警官兵捐资助学采取“1+1”模式,迪庆支队宣传部干事方斌到野外寻找藏族小孩此里扎史,在耐心劝导后,他与正在放猪的此里扎史终于“签订”了助学协议,这一幕温暖了当地老百姓。

该书为云岭高原的脱贫事业写上了具有军旅特点的精彩一笔。武警部队抓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在色德村发展乌龙茶种植和中华蜂养殖产业;在念里米村发展乌天麻种植产业;在河边寨村大力开展脱贫攻坚示范村建设。在具体项目的推进中,武警官兵对症下药,把扶贫、扶志、扶智紧密结合起来,在色德村建设幼儿园、在河边村开展助学帮扶、在念里米村推行“1+1”助学活动等。该书通过丰富的扶贫实例,将军民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情谊展现出来。原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席、云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黄尧评价这部作品时说,“该书体量较大,内容厚重,风格深沉,作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追问,他的悲悯与爱,充沛其中”。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