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基层传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一篇新兵自述催生一曲嘹亮军歌


■本报记者 胡 璞 实习记者 徐 雯 特约通讯员 王路加

姜春阳近照。王路加摄
根据姜春阳手稿整理的歌谱。

10月下旬的一天,我们接到了一个特殊的来电,原来本版10月17日刊发的东部战区陆军某旅新兵路顺的自述文章《我为什么来当兵》,引起了一位军旅作曲家的注意,并连夜创作了同名歌曲。他就是曾参与创作歌剧《江姐》、歌曲《军营男子汉》《幸福在哪里》《红梅赞》等脍炙人口作品的空军原政治部文工团作曲家姜春阳。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位饱经战火、阅历丰富的文艺老兵,被一名新兵所写的文章深深触动?近日,本报记者来到姜老家中,探寻歌曲创作背后的故事,并按他本人意愿,将歌曲首次公开发表。

深秋一个阳光格外明媚的周二,在北京姜春阳的家中,我们见到了这位依旧保持着创作热情的老战士。

精神矍铄、步履稳健,一看就是军旅出身,很难想象他已90岁高龄。

刚一坐定,姜老就迫不及待地与我们分享他的创作过程。

10月17日,姜老正在家中翻阅当天的《解放军报》。当看到基层传真版《我为什么来当兵》这篇自述文章时,他深深地被文章中年轻人的选择触动了,连夜创作了同名歌曲《我为什么来当兵》。

“当时一看文章标题,我马上感觉意味深长。”姜老说,青年人选择参军入伍是很大的题目,这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下一代如何“走”的问题。像路顺一样选择参军报国的年轻人有很多,“作为军队宣传员,我就是要宣传这样伟大的青年人”。

伟大?姜老为什么会用这样沉甸甸的词汇来形容刚入伍的“路顺们”?

1948年,尚未完成中学学业、只有19岁的姜春阳,作出了和路顺同样的决定——当兵。童年时经历了国弱被欺凌的苦难,他一心只想参军报国。

参军后,他就加入了宣传队,演出慰问、鼓动宣传,有时还要参加战斗。一次,年轻的姜春阳和战友们追击敌人到了塘沽海边。海滩上满是敌人埋好的地雷,先头部队用来标记地雷位置的小红旗被吹得东倒西倒,来不及多想,他们蹚着地雷阵往前冲。战争总是残酷的,身边的战友接连倒下了,为了战争的胜利和民族的解放,姜春阳和其他战友没有丝毫犹豫。几十年过去,谈起牺牲的战友,姜老依旧眼泛泪光。

还有一次经历让姜老触动很深。有一年,他到西藏边防哨所慰问。那时边防条件非常艰苦,尤其是封山期,能保证正常生活用水已经不易,洗漱洗衣更是奢望。但驻守这里的青年官兵却一年复一年、一代又一代地坚持着。

可青年人参军报国的选择,却不总是换来认可和赞扬。1987年,姜老到驻大连的一个飞行师体验生活。当时社会上有一种声音说战士们是“傻大兵”。“我们保家卫国怎么就傻了?”战士们的这句抱怨让姜老至今记忆犹新。即使现在,社会上对大学生当兵仍存在误解和偏见,但他叮嘱青年人,要顶得住“风吹浪打”,要坚定自己的信念。

“国家和平安定靠什么?靠的是一代代军人的奉献和坚守!”姜老激动地说。

这一刻,我们理解了姜老所说的“伟大”。其实,何止“路顺们”伟大,姜老也同样伟大。

姜老的工作桌上摆放着一副老花镜、一个放大镜、一支笔和一沓厚厚的稿纸。这沓稿纸全部是这首作品的创作手稿,上面满是修改的痕迹。

“要完成军队宣传员的使命”,这是姜老提及最多的一句话。他说:“我写这首歌的初衷就是向党汇报、向战友汇报,姜春阳还在牢记使命。”

也曾有人劝他可以好好享受天伦之乐了,但他说:“我参军就是宣传队员,我的一生就是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歌颂人民军队,到今天90岁了也没有忘记。”

得知姜老因他而起专门创作了一首歌,路顺和新兵战友也特地录制了一段学唱视频。看着视频,看到一张张青春的脸庞,姜老也情不自禁地挥动手臂,跟着一起唱起来——

我为什么来当兵/唱支歌儿给你听

追求幸福/制止战争/八个大字记得清

中国要富/中国要强/少不了我是一个兵

中国人/永难忘/遭受的苦难和欺凌

保卫祖国/保卫和平/我不来当兵/谁当兵

如果敌人再来侵犯/坚决灭他/不留情

我为什么来当兵?一篇文章,一首歌曲,两代革命军人已经作出了共同回答。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