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传统文化绽新枝


■点 金

如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宝藏,在守正创新中展现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阅读汪碧刚杂文集《未名墨语》(中国城市出版社),感触颇多。书中收入了作者多年来在《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的文章近40篇,按照内容排序,既有论文,也有文化札记和文艺大家的一些访谈、印象记,还有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解析论述。

因家乡的缘故,作者与中华文脉中的桐城派渊源颇深,也从中汲取了不少养分。桐城派主张“言有序”,就是说文章要有条理和形式技巧。这本书即有这样的特点,有考据,很严谨。比如《物联网时代汉字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一文,从引言开始提出互联网时代对汉字教育的冲击,然后讲到汉字蕴含中华文化价值,最后提出自己一些思考和对策,起承转合都很严谨有章法。桐城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古文主张,即讲究辞章,也就是文辞精美。这本书中就有不少文笔优美的文章,给人印象比较深的有《书法大家李铎的别样人生》等,把李铎先生写得很传神、很深刻。在这篇文章里面,作者回忆了与老师的诸多交往,写得非常有感情,语言很优美,写出了李铎先生作为军旅文艺战士的高尚情怀和精神境界。

桐城文风与文德教化之风的昌盛,不是那种“半天云里做文章”的所谓作文,而是君子文化的精髓文脉,如雾如气,无形却又无处不在,弥漫于田间地头和古巷新街,“穷不丢书”的传统古训至今仍在传承。桐城文风文气已经形成一股精气神,在一方土地上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和精神走向,并且为社会的清平安定发挥着潜在的作用。《未名墨语》中的很多文章都可以看出这种文化的传承。可以说,桐城派的文人风骨、雅士之气、至情至性,都在这本书中的文章里得到体现和传承。该书的出版也启示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营养,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在尊重中继承,在继承中实现转化与发展,使中华传统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