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平凡与荣耀


“神威编号”,是这支部队官兵心中的荣耀。

荣耀背后,更多官兵只是做着看似寻常的“小事”,就如铆在导弹上的一颗颗螺丝钉。

虽然聚光灯很少照在他们的面孔之上,但作为“神威导弹营”奋进精神的传承者,他们坚守在自己的战位上。迷茫时,顽强拼搏;沉寂时,毅然坚守;挫败时,奋勇冲锋……

他们埋头在平凡的岗位,默默无闻地干好本职工作,创造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当大国利器剑指晴空,有这些幕后的战士们,默默守护……

——编 者

一夜无眠

热浪蒸腾,烈日炙烤着戈壁滩。国道一侧,上士熊城和他驾驶的雷达指挥控制车停在路边,没跟上大部队。高温下数日奔袭,人没倒下,车先坏了。几番查看,确定是变速箱损坏导致发动机故障。救援车在赶来的路上,现在只有等。

大部队行军抵达预定地域后必须担负战备值班任务,这是命令。雷达指挥控制车若不能按时赶到,将造成严重影响。

现场一片沉寂。不经意间瞥见连长凝重的面孔,熊城背后一凉,滚动的汗珠仿佛瞬间凝固。救援车好不容易赶到,但面对几十吨重的控制车也有些无计可施。众人最终商定,改装两根牵引杆,连在两车之间,让救援车拖着雷达指挥控制车前进。可车上备用的牵引杆和救援车接口的形状不能吻合。熊城立马翻出锯子,动手改装。

改装过程中,熊城不停地用指甲在牵引杆表面上划道定点,确保位置不偏移。最后划那一下时,他用力过猛,整块指甲盖翻了起来,剧烈的痛感袭来。此时,他已顾不上这些。

改造的牵引杆终于焊好,可滚烫的温度却让人不敢触摸,大家打算等温度降下来再继续。熊城不发一言,抓起牵引杆就开始连接车辆。众人愣了几秒,赶忙上前协助。再次出发,距离规定时间已不足8小时。

大漠夜深,两个庞然大物缓慢前进。熊城坐在驾驶室内,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拖车尾部,小心翼翼地掌控着方向盘。可两车第一次转弯时,左侧牵引杆就因别着劲儿出现了裂痕。这导致车速需要再次降低,还要保证前后车的每一个转角都要保持同步。

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夜越来越深。每次转弯,熊城都要根据前车指挥,探身观察车况、精准控制转角,整个身体的重量几乎全凭腰部支撑。每当困意袭来,他就拿起身旁的螺丝刀扎大腿,来刺激大脑清醒。

晨光里,缄默多时的对讲机终于有了信号,营长的声音断断续续地传来。那一刻,彻夜未眠的熊城鼻头一酸,终于看到了希望。一会儿,远处驻训营区的轮廓渐渐清晰起来。

车辆缓缓驶入阵地,等待已久的官兵立刻接电、开机、调试……一切就绪,指挥员报告上级可正式担负战备值班,倒计时指针戛然而止。熊城抬腕看表,距离规定时间只剩下不到半小时。

睡了很长的一觉后,熊城精神抖擞地投入到下一场战斗中。接下来,他带着战友又干了两个通宵,吊舱、卸轴承、拆换发动机,完全排除了车辆故障。“神威导弹营”圆满完成任务,熊城因表现突出被评为“战斗精神强训先进个人”。

接过证书那一刻,高光打在手上,熊城高兴地发现,新生的指甲盖不知不觉长出一点……

心声

看我的

■熊 城

这次执行任务,我的心情起伏很大,收获也很大。行军途中突遇特情的艰难让我记忆犹新。回顾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我深深感到,作为军人,面对困难和挫折要不惧挑战、勇于担当,关键时刻敢于喊出“跟我来,看我的”。

一年忧喜

“闫肃,听名字怎么着也是个男兵吧!怎么跑到女兵名单里去了?”新兵还没下连,大伙儿就盯着女兵名单议论起来:一个女孩,起了个这么“严肃”的名字,入伍前学的是表演,登台跳的是爵士,如今来部队当一名通信兵……多重反差让众人对她充满好奇。

初见闫肃是在跑道上,齐耳短发,清新干练,齐帘刘海儿下的双眸清澈明亮。她挺胸昂首站在那里,散发着蓬勃的青春朝气。跑前拉伸,她利落的“一字马”,轻轻松松惊掉了班长们的下巴。

“我之前练舞,劈叉压腿是基本功,一天得练上百次。”话到嘴边,关于排练室的记忆突然清晰,但恍惚间,又觉得那样的时光已离开太久。

可一切分明只隔了一年。

一年前,属于闫肃的“主场”是舞台。作为艺术院校的学生,她每天琢磨的是怎么调动情绪,怎么融入角色。她在舞台上从容有度,舞台下自信开朗,但内心似乎总有一个角落没有被填满,尤其在登台谢幕之后,在热闹喧嚣之余,她始终觉得不充实。

一次,她留意到书架上的一张合影:2009年,还在上小学的自己随父母到北京看望刚参加完国庆大阅兵的小姨。阳光下,女兵们的飒爽英姿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会儿,她仰着头对爸妈说:“长大了我也要去当兵。”

这张合影唤醒儿时最朴素的梦想。她越想越兴奋,当即下定参军决心。

“闫肃,1分钟12字。”

入伍后第一次五笔打字课目的专业考核,班长宣布成绩时,那意味深长的一叹打碎了她的骄傲。别人口中简单的一句“入伍前学艺术的”,好像就足以解释考核表上的成绩,之前所有的心血和付出,仿佛都成了“花架子”。

含泪、咬牙。闫肃拿起键盘转身走进机房,刻苦练习业务技能。

两月余,出班考核如期而至。计时秒针“滴答滴答”,急促流转。闫肃正襟危坐,目光如炬,指尖敲击键盘“噼里啪啦”,大珠小珠落玉盘,利落干脆。方寸屏幕间,字节流畅呈现。

一次假期值班,上级突然要求进行模拟警报信号传递。闫肃心头一阵慌张,求助似的看向班长。班长却示意她独自操作。闫肃轻轻吁出一口气,迅速理清思绪,平日里反复训练的处理流程在脑海中渐渐清晰。每一个步骤都精准规范,她圆满完成。经过实践考验,三尺机台正式成为“通信员”闫肃的新舞台。

单位组织晚会,意外脚伤的闫肃遗憾没能重拾“老本行”,但她仍带着伤为姐妹们编排舞蹈,耐心示范。

大幕拉开,舞蹈登场。舞者们饱满的精神状态深深感染着每一名观众,现场掌声雷动。台下的闫肃静静注视着舞台上的战友,耳畔响起“新时代女兵,走向主战位,英姿飒爽迈向最前沿……”的铿锵音符。

那一刻,她觉得自己已从喧嚣中抽离。追光下演绎的一幕幕,正是一年来自己从“舞”者到“武”者的破茧成蝶。

心声

穿上空军蓝

■闫 肃

褪去花衣衫,穿上空军蓝。当初,我满怀憧憬走进军营,想为青春添几笔迷彩色。一年来,我迷茫过、失落过、挫败过,但也欢喜过、骄傲过、满足过。我得承认,这个角色转变跨度和难度都很大,但正是这个过程,让我收获了满满的“成长感”。

一串针脚

水电工常建卡在人字梯上,单手托着灯管支架,扭头朝地上的电钻挑了下眉。跟班学习的“小徒弟”立刻会意,把工具递上。

屋顶散落的白灰伴着电钻尖锐的声响,洋洋洒洒地落在常建的头顶和肩头,细碎的粉末很快模糊了视线。钻孔后,常建用膨胀螺栓固定底座,一气呵成。

“班长,你眼睛都红了,歇会儿吧。”“徒弟”顺势帮他拍去迷彩服上的尘土。

“大家伙儿都盼着早点搬进新营房,咱们加把劲……别拍了,待会儿还得脏。”常建笑着说道。

“班长,你的袖口有这么长一串针脚,干嘛不换套新的?”“徒弟”不解。

“舍不得丢。”常建不自觉地摸了摸袖口,记忆瞬间涌来。

那年初秋,常建作为先遣队成员赴沿海某地,为部队驻训做营区建设的准备工作。可一到预定地点,大家就蒙了:眼前这片“营区”不过是一排低矮破败的老营房和一片长满野草的荒地。更糟的是,连日阴雨使地面泥泞难行,地势低洼的坑道里积满了雨水。

常建赶紧带着众人排水、平整土地、搭设帐篷……经过几昼夜奋战,营区总算初现雏形。可抬头看见天边马尾状的高云,常建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令人忧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那天中午,狂风裹挟暴雨呼啸而至。“快对帐篷进行加固!”常建急切的怒吼通过对讲机传到各个帐篷里。

大风打着呼哨,把散落的雨滴搅拌在一起,像密集的子弹噼里啪啦地打在脸上,砸得人生疼。大雨模糊了常建的双眼。他只能靠着惯性不断击打着地钉,冒雨加固帐篷……

雨势渐渐转小,常建回到帐篷里,身上的迷彩服早已湿透。刚想打开灯寻找换洗衣物,才发现线路已被大风破坏,整个营区都断了电。

“明天就是中秋了,咱们争取今天就把线路修好。”常建皱紧眉头,和几个修理工碰头合计。

“听你的,走!”众人应道。没来得及换下湿透的衣服,常建拎起工具箱,转身扎进屋外的风雨中。

雨势渐小,满目萧条。有些帐篷没能保住,支杆散得遍地都是。村口那棵大树被风刮倒,顺带砸断了近旁的电线杆。

没有称手的工具,埋在土里折断的电线杆只能靠双手挖出,再换上新的。回土填埋时,“刺啦”一声,常建的左袖口被身旁尖锐的树枝撕开一道长口子,连带着胳膊也被划破一道。

没时间理会,电线杆架好之后,常建穿好脚扣爬到杆顶,开始修复损坏的线路。终于修好线路,常建缓缓爬下来,但双腿有点麻木。落地后,猛地一个踉跄差点让常建摔在地上。

翌日凌晨,众人迎着营区的点点灯光结束了战斗。常建把衣服上那道被撕开的口子缝补好后,便倒头睡去。

“班长,我啥时才能学成出师啊?”“徒弟”拉了拉常建的衣角,把他从回忆中拉回现实。

“好好干呗。”常建憨憨一笑,利落地收拾好工具,开始了新的忙碌。

心声

揳进地基

■常 建

在我心里,军装不光是军人的战袍,更是军人的荣耀。遗憾的是担任水电工以来成天爬上爬下,穿过的不少军装都“伤痕累累”。可回头细想,这些“伤痕”见证了我在平凡岗位上的点滴奋斗,修补后留下的针脚也是荣耀的注脚。我愿做那千千万万颗小小螺栓之一,深深地揳进地基里,让头顶上的大厦立得更牢!

一心坚持

一场例行的新装备理论考核,原本公认的技术“大拿”周银贵却败走麦城。

连长宣布成绩的那一刻,台下一片私语。“师傅”的分数还不如“徒弟”高,众人觉着,当了23年兵的老周面子上肯定挂不住。可周银贵却跟没事人一样,平静地领回卷子,主动走向“徒弟”,跟他研究起答错题的原因。当天夜里,营区巡逻的战友发现,学习室里的灯熄得比往常更晚些,老周的身影被灯光拉得老长。

作为全营兵龄最长的技师,从军23年,他带出的“徒弟”有的已经走上了团级领导岗位,有的成为单位的主管技师。可每当提起这位老师傅,大家印象最深的还是周银贵那句口头禅“再挺一秒喽”。

那年赴西北执行任务,天气条件恶劣,昼夜温差达到20摄氏度以上。还有三天就要打靶,偏偏收发车突发故障,失去了信号,情况紧急。作为主力技师,周银贵趴在车顶寻找故障原因,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夜间温度逼近零度,冰冷的铁皮透过迷彩服传来阵阵寒气。他又冷又困,双手麻木到几乎抓不住东西。

“要不休息一会儿,明天再搞?”“可万一影响了打靶怎么办?”……一面是现实困难,一面是“故障不过夜”的诺言,周银贵望着月亮,内心纠结了好一会儿。

终于,他猛地擤了下鼻子,双手撑起身来,点亮头灯,打起精神专心排除故障。一时找不到问题的症结,他就采用最原始的办法,一块一块地排除。耗尽3顶头灯的电量后,故障最终被排除。两天后的实弹考核,天线收发车正常运转,两发导弹升空,漂亮命中目标。

今年,部队准备接装某新型装备。大伙调侃老周,让他别去凑热闹了。可他听说消息后,第一时间把接改装申请递到营长手上。

新型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更高,要求的知识储备也更多。和刚入伍的“小年轻”相比,周银贵精力、体力都不占优势,可这并不妨碍他继续坚持。他白天泡在阵地上,对照装备使用手册一遍遍地练习基础操作课目,晚上就把自己关在学习室里拼命背记参数原理。

就这样度过了难熬的改装培训,周银贵在接装考核中力拔头筹,再一次展现出了“大拿”应有的实力。

“大家看看这两份卷子,表面上是分数的提升,背后却浸满了坚持的汗水。”又一年新战友入营,老周毫不避讳地拿出那张曾让他尴尬的试卷:“如今,和我同批的战友大多离开了军营,而我今天还站在这里,不是因为我有多优秀,而是我始终在坚持。”

心声

瞄准未来战场

■周银贵

从新兵到技师23年间,我在小小的天线收发车内见证了三代四种型号武器系统的更新换代。要想在未来战场打赢,我们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新知识,让自己的“脑袋”与武器装备共同更新换代。

本期撰稿:赵第宇 李文忠 李建文 李明辉 张 鹏

版式设计:孙 鑫 傅楼超

图片摄影:张 鹏 罗智勇 田继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