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回眸2019·年终专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咱们合成营,很像一棵树”


■本报记者 周 远 通讯员 曹志国 曹 洋

合成营演练结束后,于魁伟带领官兵复盘检讨。 高 洋摄

写在前面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2019年,一个注定不平凡的时间坐标点。

回望2019,我们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大阅兵步伐铿锵、铁流滚滚,象征着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回望2019,我们坚守人民军队的初心和使命。从辽阔大地到遥远海洋、万里长空,有太多中国军人的身影,出现在时代的取景镜头里。

这一年,在祖国的领空中,“金头盔”飞行员郝井文一次次率领机群起飞。他们曾出色完成东海防空识别区常态化管控等50余次重大任务……瞄准未来,他们飞得更高更快更远。

这一年,在蓝色的星球上,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远航归来,总航程31800海里,累计诊疗50884人次。他们关注和平,把爱和温暖播撒给世界。

这一年,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横空出世,与辽宁舰“双舰合璧”。中国军队强大了,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

仰望2019的时代星空,我们还能看到许多闪亮的名字:刘飞、尹璐、李玉峰、翁春芳……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平凡且伟大,他们的个人奋斗与时代的发展同频共振,他们是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放眼今日中国,在每一个你能看到的区域和你看不到的角落,都有这样的人在默默奋斗。他们的2019,就是中国的2019。他们的梦想,汇聚在宏大的中国梦里。

习主席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在宏大叙事中,个体尽管微不足道,但正是个体的累积才有了大时代的风起云涌。

一名空军飞行员说:“加力起飞,只为配得上这个时代。”强军兴军征程上,每一名军人都是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们能动地创造这个新时代,又因这我名伟大的新时代遇见更好的自己。

致敬,这不平凡的2019!致敬,每一名在新时代拼搏奋斗的人!

“咱们合成营,很像一棵树……”谈起改革调整后应运而生的合成营,第83集团军某旅合成三营营长于魁伟打了这样一个比方。

2017年,就像一棵小树苗移栽到新环境,一队官兵重塑组建合成三营,移防新驻地、进入新体制;2018年,就像“刚移栽的小树”在新土地生根发芽,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他们在奋力探索;2019年,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合成三营“枝杈尚嫩”但已生机勃勃——

这一年,合成三营从前一年全旅考核“倒数第一”的尴尬地位中实现了逆转,一举夺得全旅合成营第一名。更让于魁伟感到自豪的是,全营官兵一条心、一股劲儿,兵种配合协同更加默契,整体作战能力稳步提升。

秋去冬来,四季交替,于魁伟品咂这一年来经历的酸甜苦辣,咀嚼出了合成营建设的别样滋味。

在新体制的沃土上,把根深深扎下来

去年9月,于魁伟奉命调任合成三营营长时,可谓意气风发。他确有自信:基层任职6年多,带兵是把好手;任机关参谋3年多,系统学习了联合作战、信息系统等知识。

然而,现实很“骨感”。这一年,合成三营遭遇了一个“最寒冷的冬天”——全旅年终训练考核,他们在合成营中排名垫了底。

考核结束的那天夜里,于魁伟独自踱步在训练场。想起接任营长时定下的目标,他感到了一种巨大的心理落差和前所未有的压力。

“进入‘新体制时间’,过去的沉疴积弊不会自动消除,转型重塑的能量也不会自动释放,要靠一步一个脚印地实干。”于魁伟和教导员调查发现,改革后官兵没有从阵痛中完全走出来,新旧问题交织,一方面进取精神不强,另一方面对“向哪里努力”也有些迷惘。“合成营是个新事物,怎么干、干成啥样,都有些心里没底……”一名老士官如是说。

合成营,首先要合出一股向上的心气。

“人家常说‘成绩不讲跑不了、问题不讲不得了’,但我今天就要讲讲咱们这一年取得的成绩。”全营军人大会上,于魁伟的发言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官兵们正襟危坐等待批评时,于魁伟却将平日里记录的感人小事娓娓道来,对每个连队表现突出的方面和个人进行了表扬。最后,于魁伟说:“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一起付出120%的努力,咱们营就一定能踏破坎坷成大道。”

从那以后的每次训练,于魁伟在训练场上都是最拼的。他专门定做了一套红蓝绿黑4色标识牌,分别对应训练成绩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4个档次,并率先给自己挂上了象征不及格的黑色标识牌。

好比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颗石子,层层涟漪回荡在官兵心头。训练成绩优异的人成了身边的榜样,有差距的官兵开始悄悄行动起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时至今日,就连于魁伟自己也说不清楚,官兵们究竟从何时起彻底走出了考核失利的阴影。

采访到深夜,于魁伟感慨地说:“部队转型重塑、合成营战斗力生成,是一条向上的轨迹。但这轨迹绝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起伏变化的曲线。”

让每一片绿叶,都经历头脑风暴的洗礼

来到合成营不久,于魁伟看到了一番既熟悉又感觉别扭的景象。

原来,正逢旅里要组织岗位练兵比武,为了提高训练成绩,各个连队主官挖空心思、各显神通:有的从友邻单位借鉴“制胜宝典”,有的进行“封闭训练”,甚至还有的派人暗中观察其他连队训练力求做到“知己知彼”。

熟悉是因为这一幕并不新鲜——早在于魁伟当连长那会儿,连队各自为战、彼此较劲的现象就很普遍。在当时,营领导总是乐见几个连队之间互相较劲比拼,因为连队都这样铆足劲、比着干,全营建设在你追我赶中也肯定不会差。

可就是这种熟悉的“较劲”,却让坐在合成营营长位置上的于魁伟坐不住。

合成营只有合到一起才能成为一只“有力的铁拳”,如若还像以前那样,连队与连队之间各有各的号、各吹各的调,搞建设只顾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即使编制成了合成营,合成作战也只会是貌合神离……

合成营训练和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连着合成作战能力的建设。一次演练中,某连发现“敌情”,呼叫兄弟连队火力打击,却因彼此间配合不默契导致打击效果一般。演练结束后,双方互相指责,各有各的道理。

缺少了平时的“合”,何谈作战中的“成”?于魁伟的思路逐渐变得清晰:一纸命令带不来合成思维,要想让合成营真正形成合力,必须来一场转变思维理念的头脑风暴。

在训练中,于魁伟一改以往各兵种专业分开训的惯例,打破连队之间的建制序列,将侦察、炮兵、装甲、维修等作战要素编入到步兵分队,从一开始就在一起练战术、练协同。

在生活上,于魁伟提议以营为单位组织集体生日、才艺大比拼、烧烤晚会等活动,官兵们在欢声笑语中加深了了解,“一个营一个家”的思想慢慢扎下了根。

如今,于魁伟看到了他最想看到的场景:各连之间串门取经的多了,向营里建言献策的多了,营里定期组织的战法训法交流、矛盾问题集智攻关等活动也越来越火热。

采访数日,于魁伟带着记者参观了营里每个连队的荣誉室。他说,现在还没有营荣誉室,是个遗憾。

于魁伟道出了自己的畅想:过去,连是基本作战单元,往往单独执行很多急难险重任务,所以我军历史上涌现出的荣誉连队很多;未来作战,合成营是陆军基本作战单元,可以预测,那时候涌现出的营级荣誉单位将越来越多,合成营的荣誉室也会越来越辉煌……

汲取联合作战的养料,才能枝繁叶茂

一次网上对抗中,于魁伟登录网上指挥信息系统,瞬间自信心“爆棚”。

合成营编制里,有10余个兵种要素。他可以按需调动使用,排兵布阵,像长出了“三头六臂”一样。

然而对抗开始后,一个又一个难题让于魁伟眉头紧锁——当侦察分队发现“敌”隐蔽火力点时,于魁伟选用了多种方式进行火力打击,却因为距离太远导致毁伤效果并不理想……

于魁伟很是不解:为什么有了“三头六臂”,还是感觉不够用?

“不够用就对了!合成营是联合作战大系统下的合成营,不是未来战场上单打独斗的合成营。合成营比原来的摩步营、机步营兵种齐全,可以完成更多作战任务,但合成营不是万能的。”旅领导一席话,让于魁伟恍然大悟。

当时,合成营除了自身的装备、要素外,上级和友邻部队还提供了更多有力支撑。为何不呼唤空中火力支援?于魁伟反思自己,尽管跳出了各连自我封闭的思维定式,又跳进了本营自我封闭的思维定式。

别让多出的“三头六臂”成为捆住自己手脚的“新框框”。一名合格的合成营营长,思维必须跳出合成营的“编制表”。

但要想真正跳出,又谈何容易!

今年的年终总结刚结束,于魁伟的案头多了几本涉及防空、勤务支援、陆航等方面的专业书籍。只要一有空,于魁伟就拿出来研究。

说话间,于魁伟拿出了新年度营里的送学计划,上面列出的需求囊括电子对抗、无人机等专业,甚至还包括一些不在合成营专业范畴内的“冷门”领域。此外,他还计划向旅里申请,派出一些技术骨干到友邻单位跟训见学,掌握陆航、特战、防空等专业领域的作战理念、装备性能,为新年度展开合成训练夯实根基。

一年将尽,正待筹谋。采访结束时,于魁伟送记者走到营门,意犹未尽地说:“我们驻地附近就有好几支不同军种的兄弟部队,我还真想去登门拜访一下呢……”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