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快乐广角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东非风味腊八粥


■张 池 周格格

距离“腊八”还有一周时,第十批赴南苏丹维和工兵分队司务长闫健,就谋划着要在“腊八”时给大家煮腊八粥。然而在这异国他乡煮腊八粥,并非易事。

凑齐食材是个难题。闫健首先想到了联合国驻南苏丹特派团食品部门供应的沙漠椰枣,就用它来代替红枣。虽然椰枣供应量有限,但积攒下来,熬粥还是够的。他又带着炊事班把仓库翻了个遍,才从角落里找到一袋从国内带来的所剩不多的红豆。看着闫班长为食材犯愁,一旁的炊事员淡博琪说:“班长,南苏丹不是产腰果嘛,用它代替花生怎么样?”闫健一拍脑门:“对啊,我怎么把它忘了!”

南苏丹气候适宜腰果树生长,树叶常青,果实一茬接一茬。闫健带着炊事班来到操场角落的腰果树下,小心翼翼地捡起掉落在地上的腰果,又用水洗净,剥去坚硬的外壳,取出腰果仁。

“腊八节”当天,煮粥的重任就落在淡博琪身上。他早早起床,从库房里取出这段时间以来,一点点积攒起来的食材:腰果、沙漠椰枣、红豆、大米、麦片。虽说食材不如国内丰富,可是别具“东非风味”。

他将红豆先冷水下锅,其它食材等水烧开后,一起倒入锅中,小火慢慢熬着。腊八粥的香味弥漫了整个餐厅。

“喝腊八粥喽!”淡博琪吆喝着。早就闻到香味的战友们都围拢过来。

“真香啊,班长给我盛满。”

“真没想到,能在南苏丹喝上腊八粥!”

淡博琪举着勺子挨个为大家添粥。一时间,餐厅里好不热闹。与维和官兵一起过“腊八”的还有在联合国驻南苏丹特派团工作的中国人。长期在国外工作,能喝上一碗“腊八粥”,他们也开心不已。

吃过早饭,四级军士长胡应忠坐在腰果树下,拨通了家里的电话。因时差关系,国内的家人刚吃过午饭。“妈,我们今天喝腊八粥了,你们喝了吗?我在这里挺好的,你们别挂念。”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