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时事纵横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小产品蕴藏大事业

——辽阳石化探索发展新路侧记


■王志强 谭长俊 中国国防报记者 乔振友

资料来源:新华社

在刚刚闭幕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上,摆放着一排“的确良”衬衣的展柜,吸引不少参观者驻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化纤为原料的“的确良”的出现,解决了棉花与粮争地的问题,极大改善了群众穿衣状况,成为老一辈人的共同记忆。

如今,“的确良”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而当年生产出新中国第一块“的确良”的企业,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来到坐落于衍水河畔、藏宝山下的中国石油辽阳石化有限公司。走进工厂,眼前一派热火朝天的工作景象。职工刘晶元高兴地说:“我们的产品在全球都数得上,接到的订单越来越多。大家收入高了,福利好了,干劲也更足了!”

曾任辽阳石化纤维厂厂长的蒋新坤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全国各大纺织厂的货车,在工厂门前排起长队。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包括“的确良”在内的多种化纤产品渐渐被更高级舒适的面料替代,辽阳石化也陷入连续12年大幅亏损的困境。

从2016年被国资委列为挂牌督办的特困企业,到2017年实现扭亏为盈。这样一家老牌国企,如何重新焕发生机?记者跟随辽阳石化研究院院长王健,来到新产品展示厅,在这里找到答案。

王健指着展台上的产品,一一介绍道:“这个是最新研制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其强度可以织制防弹背心;这个是2018年开发的PETG共聚酯,是生产婴儿奶瓶、化妆品包装瓶等的制造材料,全球只有3家企业可以生产……”

“企业瞄准技术前沿,做出的东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白雪峰说,老工业基地由“拼资源”转向“拼科研”,企业以科技创新“闯”出一批“明星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对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诠释。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