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我和“好汉”有个约会


■本报特约记者 张 强

从乌鲁木齐出发,一路跋山涉水,越天山翻达坂,西行3000里,至别迭里山口。

别迭里,在维吾尔语里是“代价”的意思——过别迭里,要付出代价。低沉的轰鸣声中,越野车缓行在两山夹缝的搓板路上。放眼望去,一山连一山。两侧雪峰耸立,所谓山顶,不过是一条几十厘米宽的山脊线,犹如鲫鱼的背脊,两边都是峭壁。

这条风雪高原路,一千多年前大唐高僧玄奘到西方取经,曾经走过;两千多年前,西汉名将陈汤出兵匈奴,奇袭郅支单于曾经走过。陈汤将军“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正是从这个山口古道发出而青史留名。

古丝路在脚下蜿蜒,雪峰触手可及,雄鹰在头顶盘旋……

在这个历经千年风雪的边境关口,一个边防连临河依山而建。一路向西,一路颠簸,记者焦急盼望着能快一点赶到新疆军区某边防团别迭里边防连,参加连队一场特殊的“上墙”仪式。

这是记者第8次到别迭里边防连采访。同行的王军强干事告诉记者,连队这面墙背后的故事太多了。

1991年,别迭里边防连建成一面“好汉墙”。只有那些作出突出贡献、立功受奖的官兵,经过支部推荐、全体官兵投票表决,得票率在90%以上,才有资格将名字和事迹刻在墙上。

这面墙上云集了“全军优秀指挥军官”赵睿、“全军优秀参谋”刘浩、“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获得者李杰、原兰州军区“学雷锋先进个人”赛登加甫等一大批“好汉”的名字,星光闪耀。

这次上墙的第132名“好汉”,是入伍8年的回族小伙子、号称“边防通”的训练尖子黑海波。

参加完黑班长的“上墙”仪式,记者站在“好汉墙”前,久久不愿离去。

凝视这面“好汉墙”,每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震撼人心的军旅故事。

多少年过去了,不知这些“好汉”如今过得如何?是否还记得自己曾经的“上墙”誓言?

每一个名字都是一扇窗户,能引导官兵走进历史、了解历史。能不能对这些“好汉”进行一次回访?把他们的传奇故事写下来,让更多人知道并且传承好这份奋进的力量?

当记者冒出这个想法时,得到了全连官兵的一致赞同。接下来的时间里,记者先后辗转走访6省12市20多个区县,对30多名“好汉”进行采访。

每到一处,每见一个“好汉”,记者都激动不已。“好汉们”的故事感动着记者,也激励着记者把他们的故事讲给更多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