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心灵坚守与诗域拓展

——二○一九年军旅诗歌概述


■陈 朴

回望2019年的军旅诗歌创作,不同代际的军旅诗人依旧保持着齐整的阵容和旺盛的创造活力。尤其是,董玉方、艾蔻、朴耳、雷晓宇、李庆文、王方方、许诺等新锐诗人以各具风格的灵性写作迅速成长,让我们看到了军旅诗歌的未来希望。

“被誉为‘英雄旋律、青铜品格、烈火情怀、热血文字’的军旅诗歌与时代同频共振,已成为反映军营现实的一面镜子。当越来越多的目光关注到军队的发展时,‘写什么、怎么写、为谁写’依然是军旅诗歌创作中不能绕开的重大问题。必须承认,军旅诗歌在当代文学史上曾经扮演过中坚力量。伴随着强军进程,军旅诗歌崛起的契机或许再次出现。军旅诗歌正在发出见证历史的心灵回声,在展示时代缩影的同时,也传递着心灵的力量。军旅诗人需要对时代保持关注的热情,需要写出更加真诚和深刻的体验。”(陈海强语)“战歌”与“颂歌”的本质属性,要求军旅诗歌不能只停留在对军人日常琐事的书写上,更应该写出军人对和平的珍爱守护、对祖国的忠诚热爱、对岗位的使命担当,影响并引领更多读者的审美趣味和思想精神。

2019年的军旅诗歌对现实军旅生活的摹写与表达,显露出一些新质的审美元素。刘立云的短诗《臣子恨》虽然精短,却彰显出一种将历史与现实对位融合、互参观照的新面向:“在朱仙镇,我脚步轻轻怕踩碎白骨/在朱仙镇,我腹内空空疑咳出夕阳/甚至我忍住饥渴,不敢饮那里的水/府志上说:血可漂橹,战争太咸了”。这首短诗,延续了刘立云军旅诗歌创作的正大气象,也可以见出敏锐而富于穿透力的感官意象。姜念光在《五月谣曲》中写下:“还有灯塔镇守边境/哨位上的士兵顿一顿枪托/稳住了大好河山。”诗作将军人气质与浪漫情怀熔于一炉,给人一种新鲜感。

进入新时代,军营、军人、军旅生活的面貌都焕然一新,军旅诗需要处理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军旅诗的题材和生活幅面也亟待拓展,这些都对军旅诗人提出了新的要求。王久辛刊发于《解放军报》长征副刊的诗作《蹈海索马里》正是因为“拓展了诗歌的地域空间,使当代军旅诗拥有了辽阔丰饶的国际视野”而获得首届方志敏文学奖。好诗,并不是坐在书斋里凭空想出来的,如何更加有效地深入生活,虽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依然是军旅诗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军旅诗的高度与宽度不仅与诗人的才华相关,更与诗人对军旅生活现场的跟踪和体验紧密相连。相较于前辈诗人,年轻一代军旅诗人的创作在思维、观念和技巧方面更富新意,对军旅生活现场的表达也更加及时有力。董玉方创作了很多出色的歌词作品,作为他诗歌创作的一种分身,其实并无文体上的本质区别,依然保持了他对军旅生活的敏锐观察和细腻自然的诗风。

艾蔻参加了第九届“十月诗会”,她的诗歌在当下女性诗歌写作中也有着鲜明的色彩。“还有坐在一队男兵中的女兵/是的,联合演练中/唯一一名女兵/她挺直腰,牢牢地稳着枪/老茧、倒刺、死皮/没有人相信/这是一双女孩的手/如果将衣袖上拉,还会发现/数不清的疤痕爬满胳膊。”《唯一的女兵》(《人民文学》2019年第8期)表达了诗人与一名参加军事演练的女兵之间的情感共鸣。女兵写女兵,更容易深入到思想的细部,也更容易准确把握情感的走向。同样才华出众的军旅女诗人朴耳对诗歌创作有着严格的自我要求,她善于在光影斑驳之中呈现出一种空灵高蹈的意象。她在《一个士兵的遗书》中写道:“这是我第一次给你写情书/在两军对峙开始后/第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我正躺在帐篷里听风/睡不着/想到吹过我的风再过不久/又将吹过你/就觉得有点浪漫。”当“情书”成为“遗书”,一个人经由内心的苦痛和挣扎所爆发出的力量,令人震撼。

军旅诗创作是对军人特殊情感和特殊经验的想象和表达,没有深切的生命体验是难以达到内心的精神深度和思想高度的。雷晓宇的《雪落营盘》不仅裹挟着军旅生活的原汁原味,更有着语言层面的深度提炼。“草叶飘摇,天空未眠/雷场是一口伪善的陷阱/它端详着我孤寂的手指/善解一切难解的结/它体内酣睡的毒瘤,新鲜、热烈/我知道,在它内心,潜伏着暴雨、雷电。”王方方这首《排雷》(《解放军文艺》2019年11期)在生命禁区里想象出诗意的天空,将军人的伟岸形象和英雄情怀描写得淋漓尽致,令人读后顿生凛然之气。“金属般的光芒和节奏”,常常用来形容军旅诗的风格与质地,这也确是军旅诗人骨子里需要坚守的一种精神气质。

“随着时代的变化,军旅诗的内涵和外延都有变化,但家国情怀、英雄主义精神不会变。现在是科技爆炸的时代,但再先进的武器也都可以理解为人的四肢、目光、内心力量的延伸。新诗包括当代军旅诗,书写的终究是人的思想、情感、心灵和精神。优秀的军旅诗能提升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气神。优秀的军旅诗一定是特色鲜明、元气丰沛的,气度、格局、襟抱肯定与那些从纸上到纸上、从观念到观念或者小情小调的同质化写作有所不同。”曹宇翔斯言诚哉,新时代的军旅诗人需要有紧跟时代步伐的笔力,需要有概括时代新变的脑力,也需要具有坚守军旅诗歌优良传统、审美风格和本质属性的定力。惟其如此,军旅诗歌才能在飞速变化的时代语境中,找准自身的定位,进而不断拓展想象空间和书写领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