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游子魂牵梦萦的温馨港湾,是人们心底最深切的牵挂。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的电视节目《走在回家的路上》,紧扣“初心”主题,邀请文艺工作者作为节目嘉宾,用带有纪实性的视角和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全程跟随嘉宾回到家乡的脚步,挖掘他们难忘的故乡记忆和成长故事,从多个角度阐释“回家”的意义——“当我们走得太远,不要忘了我们从哪里出发。当我们走得太快,不要忘了我们为什么而出发”。节目播出后,赢得了业界的广泛好评。
没有华丽的场景和虚构的情节,电视节目《走在回家的路上》始终保持真实朴素的品质,秉承“真人、真事、真感恩,真情、真意、真旅程”的原则,用质朴的镜头语言展现嘉宾回家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更在这个过程中勾连起人们关于家的记忆。比如,在演员于和伟回到老家抚顺时,节目组真实记录了他在故乡的旅程,吃亲人包的酸菜馅儿饺子,帮着哥哥在早餐店卖包子,在充满烟火味道的喧嚣街道上感受故乡的气息……在与亲人、朋友、老师闲谈间,人物交流的话语并没有人为设定脚本,只是实实在在的真情表达。探望曾给予自己帮助和关怀的吴老师时,看到记忆中的老师如今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于和伟哽咽难语,“我缓一会儿,吴老师”。节目中这种真情实感的自然表达透过荧屏直接触碰到观众内心。有网友留言说,“观看节目时我想到了在家乡的过往岁月,仿佛看到了最初的自己”“回家其实是一次找寻自我的过程,亲情、友情、师生情,那些经历是我们人生的宝贵财富”。节目通过真实记录这些平凡的话语和真切的行动,传递了家的温暖记忆和情感力量,因此博得了观众的喜爱,由故土深情与家乡眷恋而引发的讨论热度也持续攀升。
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路的风景串联起生命里的难忘记忆。曾经住过的地方、昔日的玩伴、守望的亲人……作为一档真人秀类型的电视节目,《走在回家的路上》凭借真实客观的见证与记录,捕捉嘉宾在家乡故土的感人经历,有力烘托了初心与温情的主题,传播的正能量内容直抵人心,这种创作方式也给电视节目如何找准坐标定位、贴近观众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