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笔墨中的万象

——读《中国书画十五讲》


■秦延安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中国画史源远流长,但是对于不懂中国书画的外行来说,却只有一片黑白,偶尔有些颜色还显得那么吝啬。那些无非是远山枯树、渔翁倦鸟,抑或是柴门犬吠、旅人孤舟的中国画,还有那龙飞凤舞的各种书法,在幽暗的射灯下,像一个个熠熠生辉的生命体,充满神秘色彩,而迷茫的我们只有困惑与沮丧。这一种苦于找不到交流途径的心情就像单相思,心向往之,却无共鸣。这时候我们就特别想知道,这些中国书画给我们传递着什么信息,它们的背后又暗藏着什么玄机。

美术编审、书画家范文东在其新著《中国书画十五讲》(清华大学出版社)中,以纵览历史的恢宏框架、博雅通俗的文字,为我们剖析了从原始社会到20世纪的中国书画历史脉络及其背景,让我们从曲高和寡的中国书画中探析到了阳春白雪的艺术。

该书按照时间顺序,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书画历史进程全部浓缩在了十五讲中。从史前及先秦书画的美之源,到气势沉雄的秦汉书画、魏晋南北朝书画的人性自觉、隋唐书画的盛世飞歌,再到五代十国书画的承上启下、宋辽金书画的精彩纷呈、元代书画的抒胸中之气、明代书画的艰难求变、清代书画的西风东渐,以及近代书画的个性解放、多元共存,完整地阐述了中国书画的起源、发展,各历史时期所呈现的特点及流派、画家和作品,可谓是一部中国书画通史。

书中,不管是地画、壁画、岩画、帛画、版画、年画、画像石砖,还是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篆刻、瘦金体等,也不管是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和书法作品等,都在传递着一个主题,中国书画不仅要传“真”,捕捉物的外貌,更要传“神”,有内涵。特别是,书中收录了近千张彩图,并配有详细图注,满足了新时代读者可视化的阅读需求,每一讲的时代背景部分均注明了同时期国外艺术史上的重大事件,为读者提供了全球视野,让人读一幅中国书画就如同和历史对话。那些背后的政治、经济、宗教、战争和外来文化都飘然而出,让人在阅读中共享了一种重复了几百年的私密体验。而这一种不断重复的赏析也让作品的面目不断清晰,内涵逐渐得以揭示出来。

细究中国书画历史,并不只是抄袭古人,或者不断地重复前人所论述过的事实,这其中有创新,也有发展。我们觉得,最为珍贵的,是研究者在点评这些书画作品时所加入的新鲜内容,以及个人对艺术的新的理解,这些新鲜成分包含了作者对过去的经验和艺术的创新发现。所以,要想认识中国的书画艺术,就一定得了解中国书画的发展背景,那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自己信念和志向的坚定。比如,“北宋早期的轮廓线条一定是很坚实的,非常浓密,用很深很黑很浓的墨画出。但在元代,像赵孟頫晚期,轮廓中就有飞白出现。文人画的源头——董源喜欢用比较直的笔墨,用不着把力量摆出来,被后人称为披麻皴。”这也是该书作者对中国传统书画理解最为深刻的地方。北宋画家通常用水墨来染天空的部分,而到南宋时期,天空虽然也经常被染,但是有时也以空白来代替,到元代就完全不再染天空了。掌握了这些具有时代特性的画法,你便能辨别其真伪,鉴赏其价值。

“人生朝露,艺术千秋。”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书画以其独特的表达形式和艺术语言,不仅为我们保留了灰飞烟灭中的片言碎语,还为我们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嬗变过程。《中国书画十五讲》为我们提供的只是一个脉络,它无意也不可能为我们讲清如何读懂中国书画。它只想督促我们,尊重中华传统文化,睁开双眼,赏鉴艺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