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高山水兵,守望无垠的平安


■本报记者  陈小菁  刘亚迅  特约记者  张容瑢

海的这边是厦门,海的那边是金门。夜空澄净,一湾海水,平安祥和。

除夕夜,厦门环岛路黄厝沙滩,绚烂的焰火如期升空,瞬间照亮夜空。此时,大海的彼岸,金门的焰火也同时升空,分享着节日的喜悦。

又是一年团圆时,这是厦门这个海滨城市一年一度的欢乐时刻,也是大海两岸的人们相互祝福的时刻。

此刻,有一群特殊的“观众”——东部战区海军某观通旅雷达站官兵,伫立在距离厦门市区不远的山顶,目睹焰火绽放。当夜空的焰火与山下的霓虹融为一片璀璨,他们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他们,是戍守在高山之巅的水兵。凝望大海,他们默默为祖国守护着那一望无垠的平安。他们挺立如松的身影,他们坚守中的灿烂笑容,构成了春节里一道动人的风景。

“说句大实话,没有人不想回家过年”

“砰砰砰……”焰火升起,点亮夜空。

刚刚结束值班任务,海军某雷达站下士党帅走上山顶平台,一脸陶醉地欣赏着绽放在夜空的烟花。

他掏出手机,拍摄下眼前的美景,传给了远方故乡的母亲。“儿子,吃饺子了吗?”几秒钟后,党帅收到母亲的微信。这一刻,他紧紧攥着手机,凝视这句话,忍不住红了眼圈。

入伍7年,每一个不能回家的除夕夜,党帅都会用这种方式传递对家人的思念。知子莫若母。这位平凡的海军观通兵的母亲,早已习惯了儿子这般“简单表白”。

过年了,山下都市的霓虹比平时更漂亮。青山融入夜色,草木更显寂静,唯有高耸的雷达天线,还在不知疲倦地旋转。

海上涛声依旧,舰船往来如常。阵地隔绝了人间的喧闹,雷达站官兵一如往常端坐在值班岗位上,双眼紧盯雷达屏幕上闪烁的数据,全神贯注地记录每一个在海面移动的光标。

春节假日,对于党帅和他的战友来说,同过去的每一天几乎一个样。即使是大年三十,远方的海域、未知的情况也随时可能发生。为战舰导航、为平安护航,永远是这群高山水兵攥在手心的责任。他们的青春,始终与雷达屏幕上跳跃的“绿色光标”紧紧相连。

过完这个年,党帅就25岁了。他出生在山东济南一个普通家庭。家乡有这样一个风俗——吃年夜饭时,家中最年长的老人会亲手给年少的晚辈喂一口“油香”(回族传统美食),窗外爆竹声声,一家人其乐融融。

党帅的春节记忆,总是少不了这温馨的一幕。当兵第一年除夕夜,他找了个寂静的角落和家人视频通话。

第一个通话的,是母亲。没说两句,母亲就哽咽了。父亲将手机接了过来,镜头对着围坐桌前的家人。党帅含着泪,挨个给亲人拜年。

手机在家人手中转了一圈,最终交到了爷爷手中——

从小到大,爷爷最疼爱党帅。老人端详着孙子,拿筷子夹起盘里的一块“油香”递到镜头前。一瞬间,党帅的眼泪不听话地流下来。

打那以后,每年除夕夜,党帅和家人视频通话前,都会一个人“躲到厕所整理情绪,对着镜子硬挤出微笑”。

“有笑也有泪,这才是人生。”党帅对记者说,“当一个人懂得收起泪水,便拥有了一颗强大的心;当一个人懂得微笑面对,便懂得了青春要有所担当。”

走出阵地值班室,巴掌大的山顶营区,几盏火红的灯笼让年味浓郁。在官兵们心中,雷达站何尝不是温馨的家?!

今年,是二级军士长李登坤最后一次在部队过年。

这个春节,他原本打算让母亲到部队来过年。可临到年关,母亲突然病倒了,他这个心愿只能搁置。在山上守了20多年,母亲还没来看过这个被他称为“家”的地方,李登坤的心里挺不是滋味。

过年前,李登坤将自己准备许久的“年货”寄回了家——那是一大袋亲手剥好的核桃仁,专门孝敬母亲的。母亲家中的冰箱,早已塞满了他托邻居购买的饺子和其他食物。

母亲至今不会用微信。除夕夜,李登坤打电话给邻居,让邻居拿着手机去找母亲,“我就是想看我妈一眼,看一眼我就心安了”。

对于“守家”与“守国”的辩证关系,这位38岁的老兵有着自己的理解:用军人的方式守望祖国,用自己的方式守护母亲。

“说句大实话,没有人不想回家过年。”李登坤告诉记者,“每一次驻足山顶凝望远方都市的繁华灯光,作为军人,我知道坚守在这里是我和战友的使命。”

“3,2,1”迎接新春的倒计时钟声响起,李登坤即将走上阵地值班。此刻,他给生活在另一个城市的妻子发去一条信息:“又是一年团圆时,山顶的风景还是那么美。想你!”

收起手机,李登坤转身走进暮色中。

这一刻,星河长明,万家团圆,人间值得。

“欢迎回来,我的战舰,我的兄弟”

2019年12月17日,山间雾气蒙蒙,山顶上的水兵心头却格外敞亮。

这一天,中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入列。看到电视上的新闻,雷达技师、上士赵双激动地先后给妻子和几个要好的退伍战友打电话。

赵双是个超级军事发烧友。虽没能亲眼看到国产航母“山东舰”入列的威武英姿,但他的喜悦是发自内心的。在他心中,“水兵和战舰是分不开的”。

戍守在高山之上的这群水兵,有颗纯粹的心。与他们交谈,记者发现,他们有着大海一般宽阔的胸襟。

“我们为战舰导航,我们是战舰的眼睛。每当战舰驰骋大洋,他们身后有我们的守护。”赵双这样解释自己岗位的重要性,“坚守并非只有寂寞,也可以很美好”。

赵双,这位坚守山顶14年的水兵,来自吉林一个小村庄。从小有个“海军梦”的他,报名入伍当了海军。但是,阴差阳错,他没能分到军舰上,反而上了山,成了一名海军观通兵。

“观通兵是个啥兵?”那天,接到赵双电话,家人一头雾水。电话这头,赵双憋红了脸,蹦出几个字:“是守护战舰远航安全的水兵。”

没能上军舰,至今仍是埋藏在赵双心中的遗憾。他梦想,“有一天自己能跟着航母出海,真正品尝一下驰骋大洋的滋味”。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总是风雷指掌间。观通兵常年担负战备值班任务,生活永远在同一个单调而紧张的节奏上——值班,休息,再值班,周而复始。

新兵跟着老兵,很快也适应了山顶上可能随时到来的海空特情。老兵们则把闻令而动的这份“紧张”当成了家常便饭。坚守山顶的苦,水兵们大多不愿多说。

“如果生活中有什么使你感到快乐,坚持下去,你会收获更多。”这是赵双特别喜欢的一句电影旁白,对于人生,他强调“坚持”二字。

去年大年初一,赵双带队在阵地值班。在为战舰圆满完成了一次引导任务后,战舰那边传来问候——“谢谢我的兄弟,春节快乐。”

来自大海之上的真心问候,让赵双倍感温暖:“虽然无法随舰艇驰骋大洋,在山巅一隅引导‘我的战舰’驶向深蓝,也是值得快乐和骄傲的。”

雷达站指导员李赳赳,从海军军医大学毕业。这位有着浪漫情怀的水兵,先是在“铜陵舰”当军医,后来到高山上戍守。在他看来,“距离大海越远的地方,越能考验水兵的本色”。

2019年4月23日,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大阅兵,李赳赳和战友都是盯着电视屏幕从头看到尾。他们的掌声,他们的欢呼声,回荡在这座鲜为人知的山顶上。

李赳赳说,站在山顶最高点,天气好时,远方驶过的舰艇很清晰,银灰色的舰身威风凛凛。这个时候,李赳赳和他那群可爱的战友,会在山顶平台上注视着舰艇缓缓驶入码头。他们当中有人会挥手大喊:“欢迎回来,我的战舰,我的兄弟!”

距离太远,风声太大,战舰不可能听到他们的呼喊。但高山作证,大海作证——看到自己战舰归来的那一刻,是他们最骄傲的时刻。

“山上的风景不曾改变,山下灯火却比走时更璀璨”

爱情,让山顶上平凡的日子变得甜滋滋。

前不久,雷达技师何燕龙下台阶不小心摔了一下,脚踝骨折了。他的第一反应,必须瞒着在厦门市医院当护士的女友李瑞芬。因为,他俩计划这个春节登记结婚,“免得她瞎担心”。

一转眼,春节登记结婚的日子马上到了,何燕龙脚伤未好依旧离不开拐杖。实在没办法了,他只得向女友李瑞芬“如实交代情况”。

没想到,第二天,女友李瑞芬打了一辆车,风尘仆仆跑上了山。

见到何燕龙和战友,她一句话把大伙逗乐了:“放心啊,人家可不是来逼婚的。”

恰好何燕龙要值班,两人匆匆相聚。李瑞芬把一大包“好吃的”塞到何燕龙手里,便下了山。目送汽车消失在弯曲的山路上,何燕龙满脸洋溢着幸福。

山上的雷达站,与山下的都市,实际距离并不太远。生活在山下都市的人们,很少有人知晓驻守在山上这群高山水兵生活的酸甜苦辣。

这些年,在人们的视线之外,这群高山上的水兵一直在默默坚守,用自己的青春守护着远方的战舰。何燕龙说:“有了家人、爱人的理解和支持,工作再苦再累我们都不怕。”

那天傍晚,何燕龙匆匆扒了几口饭,将一个鸡腿留给“莎莎”——雷达站里的一只土狗。

8年前的夏天,何燕龙当兵第二年,一场台风袭来,受伤的“莎莎”跑到了营区里。

“莎莎”听得懂军号声,有人列队,它会跟着一起走;饭前一支歌时,它会跟着叫。每天何燕龙去阵地值班,它都趴在台阶上等他下班。

那天深夜,记者跟随何燕龙走上山顶平台。远方都市灯火辉煌,山顶四周寂静无声,大山此刻安静得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看,这就是我的世界。”何燕龙说,想家的时候在这里哭过,迷茫的时候在这里呐喊过。

如今9年过去了,何燕龙觉得,他已经离不开这座山,“守着守着,这里成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地方”。

与何燕龙有着相同人生感受的,还有从大山里走来的李鑫。

1993年出生的李鑫,来自陕北黄土高原。从小爬着山梁去上学的他,忘不了自己站在黄土高坡眺望大地的满眼苍凉。刚来到海边山顶的雷达站当兵,他异常兴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是他一直向往的生活方式。可山上坚守的日子久了,他体会到了这里的寂寞、孤独。直到有一天,他彻底明白作为军人坚守在这里的意义,他那颗浮躁的心才安静下来。

李鑫的微信头像图片是面前的大海,签名为:“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他的微信名是“总有一种角度向祖国表白”。

那天清晨,李鑫用手比量成一个“相框”,笑着告诉记者:“看!这里就是我们坚守的角度。守护这片海,便是向祖国表白的方式。”

大年初一,曾经在这座山上坚守了30年的老兵张荣明,回来看望大家。

走上山顶的一瞬间,张荣明禁不住热泪盈眶:“山上的风景不曾改变,山下的灯火却比走时更璀璨。”

上图:大年三十,眺望山下都市璀璨灯光。王路加、樊  罡摄  

版式设计:梁  晨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