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蓝军与战备之弦

——《中国“蓝军”》出版带来的思考


■江永红

《中国“蓝军”》(解放军出版社)终于出版了。个中感慨良多,且不去说,只说从“蓝军”的沉浮可以看出一支军队的战备训练水平。

早在1980年8月10日,我在《解放军报》上发表过一篇曾经轰动一时的人物消息:《“蓝军司令”越演越狡猾,“红军”指挥越练越过硬》,写的是“蓝军司令”王聚生在演习中演出了敌手的凶狠狡诈,让“红军”指挥员吃败仗的事。接着又分别应《解放军报》和《解放军文艺》编辑部之约,写了通讯《勇于挑战的“蓝军司令”》和报告文学《“蓝军司令”》。“蓝军司令”的报道让部队的敌军研究热更“燃”了,许多师长、军长、司令员亲自担任“蓝军司令”。“蓝军”因而从“绵羊”变成了“老虎”,演习中“红军必胜”的模式被打破。当时,“蓝军司令”之所以能火起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刚刚打了一场自卫还击战,部队实战化也存在不少问题。血的教训表明,不研究对手,把对手当“绵羊”,真打起仗来是要付出额外代价的。战争是检验部队战斗力的唯一标准。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必须用模拟“蓝军”来当“磨刀石”。

其后,借鉴外军依托基地进行实战化训练的做法,有识之士强烈呼吁建立我们的训练基地,作为“红”“蓝”对抗的模拟战场。几经周折,好不容易在某地建立了一个小型训练基地,可进行小规模的“红”“蓝”对抗演习。

然而,就像柳宗元在《敌戒》中所说:“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迤迤乃亡……我作《戒诗》,思者无咎。”一位上将接受我采访,在背诵了这段话后说:“一个国家、一支军队,最大的危险是看不到敌人。”

20世纪80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大国与大国之间的关系也有了极大的缓和。在这种大的国际关系背景下,我国审时度势,得出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两大主流的结论,认为世界大战一时打不起来,提出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实现战略转变,要从应急状态转变为和平时期有计划的长远建设上来,从“早打、大打、打核大战”转变为打局部战争上来。这很精辟,但这并不意味着眼中从此无敌情。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一种新的战争样式——信息化战争已具雏形。号称世界“第四军事强国”的伊拉克因战争理念还停留在机械化时代而被打得惨败,被美军喻为一头狮子吃一群“被拴着的羊”。当我军还在向机械化迈进时,美军已一脚跨入了信息化。这个差距之大甚至超过了“小米加步枪”与“飞机加大炮”之间的差距。海湾战争后,我们明确提出了“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与此相适应,我们的国防建设进一步加强,装备进一步更新,人民军队的现代化步伐加快。在这一阶段,我军掌握新装备的训练取得很大进步,新装备列装不久就很快形成了战斗力,令人诚欢诚喜。但是,由于训练基地的建设滞后,难以模拟出信息化的战场环境,而“蓝军”只有依托基地才能真正地像起来,对抗演练虽然年年在搞,但离实战化还有差距。

党的十八大后,习主席多次强调军队要“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并给军队提出了“着力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要求。统帅一声号令,全军普遍开展实战化训练。要进行实战化训练,先决条件是要有能模拟信息化战场环境的训练基地和称职的“蓝军”。于是,以朱日和基地为代表的各类训练基地的信息化建设加快了,像模像样了,“蓝军旅”和其他相对专业化的模拟“蓝军”部(分)队应运而生了。陆军某旅正式担任模拟“蓝军”任务,开展了“跨越”系列的实战化“红”“蓝”对抗演练,并一直延续至今。同时,其他训练基地的各类实战化演习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一些部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实战化对抗训练著名品牌,如空军的“金头盔”等就是响当当的品牌,其品牌效应已经显示出强大的号召力和吸引力。总之,部队在“蓝军”这块磨刀石上找到了与未来战争的差距,在近似实战的战场上磨练出一批真正的“王牌”,极大提高了战斗力。

实战化训练是军事训练的最高阶段,而迈进这个最高阶段的动力源是敌情观念。以往训练,官兵往往把目标定在比武夺第一上,这没有错,比武就得夺第一,不夺就是自灭士气,不比武,基础训练的水平就难以跃升,但如果单纯为了夺第一,淡化了敌情观念,久而久之,军事训练就有可能像传统武术那样,从实战技能逐渐蜕变为表演功夫。而实战化训练则是与模拟对手面对面的厮杀,“敌人”就在眼前。其出发点和归宿点,不是在平等的比武场上夺金折桂,而是在不平等的战场上战胜“敌人”。固然,实战化对抗训练也可以说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比武,但这种比武是在模拟战场上综合实力的系统较量,无疑与单项比武有霄壤之别。二者之别多矣,但最大的区别是:单项比武虽然现在也带敌情背景,但敌情一般是“固化”的,相对明显的,对所有选手都是平等的;而实战化训练的敌情是活生生的,相当隐蔽的,千变万化的,战场态势是不平等的。

玉不琢不成器,刀不磨不锋利。在这个意义上说,“蓝军”这块“磨刀石”有多硬,“红军”就有多强。“磨刀石”的作用不言而喻,而“蓝军”的沉浮却是随着敌情观念的变化而变化的,敌情观念越强就越重视“蓝军”的建设,反之“蓝军”就没有地位。美军在没有敌人时就会“制造”出一个敌人来,自古知兵非好战,我们当然不能像他们那样四处树敌,但其陆军旅只有在欧文堡基地经过两轮对抗演练,考核合格后才能宣布其已完全做好战斗准备,这个规矩对我军应该是适用的。一支部队只有在经过几番实战化演练后才有敢说“能打仗,打胜仗”的底气。深入研究对手,进行实战化对抗训练,不应该是一阵风,理应常态化。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