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日前,第56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在德国举行,面对国际环境变化,西方尝试以“非单一”形式加强合作——

“双轨战略”能否奏效


■许怡真

日前,第56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在德国举行,吸引了来自政界、商界和学术界等领域的超过500名“高级国际决策者”参会。主办方将“西方缺失”作为会议主题,并提出“双轨战略”:主张在新的大国竞争时代,与不同类型国家合作;同时,加强凝聚力,创造一个更具竞争力的环境。

简言之,所谓“双轨战略”,即一方面强化内部合作,另一方面扩大对外合作,是欧洲对未来道路的探索性思考。

当前,对于西方内部合作来说,面临着美欧分歧与欧洲内部分歧双重挑战。欧洲的最大外部变化是美国的“抛弃”。近年来,美欧在安全防务开支、伊核协议、贸易争端以及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上都产生了公开的分歧,严重程度可谓前所未有。本届慕安会上,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批评美国“行事以牺牲邻国和伙伴利益为代价”。法国总统马克龙也公开宣布,尽管跨大西洋联盟具有重要性,但欧洲必须在美国面前显得更加独立。在法国看来,无论是应对地中海地区当前的局势,还是在俄罗斯面前,都需要独立的“欧洲政策”,而不仅仅是“跨大西洋政策”。

而欧洲内部的分歧,也在不断扩大。英国“脱欧”、反对欧洲一体化的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抬头、北约和欧洲防务建设的意见相左等,都是欧洲一体化面临的严峻挑战。在英国“脱欧”已成定局的情况下,欧盟内部如德国和法国在同北约关系、对俄罗斯立场等问题上意见也不完全一致。

而在“另一轨”上,为应对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欧洲加强与非西方的国家合作是形势所迫,也是大势所趋。前年的慕安会报告就曾指出,世界可能已经开启“多秩序”的新时期,新兴力量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趋势明显。这次的“双轨战略”,对于俄欧、中欧关系发展也是一个积极的利好信号。

俄欧关系因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而进入寒冬,但近来开始加速转暖。俄欧在利比亚危机、美伊冲突、叙利亚问题、乌克兰东部局势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等议题上不断加强沟通,为关系恢复创造有利条件。而中欧之间合作远大于竞争。中国与欧盟经贸合作平稳发展,且在维护伊核协议、应对气候变化、推进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等全球重大问题上有着方向性的共识。一个成熟稳定的中欧关系,将继续给双方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双轨战略”看起来很合理,但要真正落实并非易事。尽管美欧间仍存在相互妥协和重新分配利益的空间,但西方内部的矛盾发展到今天,已非一日之寒,不是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相近所能弥补。尤其是美国政府奉行的“美国优先”政策,更拉大了美国与其传统盟友的距离,使美欧关系更加不平衡。这种背景下,西方凝聚力的加强,注定是一条充满变数的漫长之路。

分析人士认为,国际舆论中所说的“西方缺失”论,恰恰反映出西方现在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把自己桎梏在“西方”圈子内,突出“西方”相较于“非西方”的优越感,是一种注重自身“小我”的偏狭视角,而缺乏全球化时代应有的“大我”格局和眼光。而在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中,如果只从西方角度出发进行合作,那么西方中心主义终将把西方国家与其他国家隔离开来,“双轨战略”亦难奏效。毕竟,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不应是恩赐或应急之举,而应是超越意识形态的真正平等互利的合作。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