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军体教员:靠什么让基层战友信服你

——来自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军事体育训练的新闻调查


■本报记者 陈典宏 段江山 特约记者 宋邦稳

本以为已经登上了山顶,没想到这只是再次冲锋的开始

担任军体教员一年多,王博正觉得“自我革命”的过程还远没有结束。

随着部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军体教员的岗位应运而生。按规定,营连军体教员由基层单位副职兼任。而王博正最初申请的,是陆军某边防旅教导队的专职军体教员岗位。

凭借多次在侦察兵比武中摘金夺银的实力,王博正在层层推荐、考核、选拔中脱颖而出,正式被任命为军体教员。

当时,《军事体育训练大纲》已颁布数月。为了能够胜任军体教员这一新岗位,王博正开始系统学习。他越学越有本领恐慌感:“与传统体能训练相比,新大纲课目内容更多,要求也更高,许多训练课目以前从未接触过。”

没多久,他又参加了上级组织的军体教员培训。

“本以为已经登上了山顶,没想到这只是再次冲锋的开始。”原本想着上任就能大展拳脚的王博正敏锐地意识到,“要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体教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军体训练的组织筹划培训中,王博正按照教练的要求,和战友们精心制定了一份军体训练周计划。

他们信心满满地将训练计划交给教练组评阅。没想到,收到的反馈几乎全是批评:“课目太少,基本就是跑步、俯卧撑、单杠等传统体能课目”“摆脱不了老步兵的训练习惯,长跑训练太多太频繁”“计划不科学,训练效果就差,还容易导致训练伤”……

虽然有些不服气,但细细一琢磨,王博正知道,教练说得有理。

许多年前,王博正第一次参加上级组织的侦察兵集训,为期一个月的基础训练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跑步。

“每天跑量太大,我这膝盖伤就是那时候落下的。”王博正如今反思,以往的有些训练方法确实存在简单粗放、不科学的问题。

这一次,在教练指导下,王博正尝试按照人体几大肌肉群循环训练的思路,对军体训练计划进行了修订,还区分了基础军事体育训练、核心力量训练、专项训练等模块。

“我把在以往训练实践中总结的一些好经验保留了,但更多的是颠覆,是对过往旧经验的推翻再重塑。”王博正修订后的全新训练计划得到了教练组的充分肯定。

在组训方法上,王博正也通过那次培训“打开了新世界”。

培训中,教练向参训学员详细讲解各个肌肉群的训练方法,以通过增强肌肉力量而快速提升相关军体课目训练成绩。

按照教练的讲解,锻炼一个大肌肉群就有十几种甚至几十种训练动作,很多方法让王博正耳目一新。

当然,他心中也有疑虑:很多训练动作都需要专业的训练器材辅助,而各个单位训练器材配备情况并不一样,有的器材还没配发到位,怎么开展训练?

对此,教练并没有过多解释,而是借助训练场边的一方石凳,进行了直腿深蹲仰卧后撑、上斜俯卧撑等动作示范,对肩背部肌肉群进行了精准锻炼。

“不要觉得没有专业器材就不能开展训练,只要把军体训练方法融会贯通,我们眼前看到的一切东西,都可以作为辅助训练器材。”教练的话对王博正触动极大。

举一反三,他收获多多:“以前的训练方法还是太单调枯燥了。单单是俯卧撑这一个动作,就有宽距、窄距、夹臂等10多种变化,每种变化重点锻炼的肌肉部位都不一样。这里面,学问太大了。”

那次培训后,王博正第一时间尝试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在教导队训练中。

“以前当侦察兵,只要把自身练过硬就算合格。现在作为全旅唯一的专职军体教员,如何更加科学组训是我的职责使命。”王博正的转变,是军体教员群体转型成长的缩影。

引入新的训练方法,首先要打破旧观念和旧经验

军体教员魏凯旋心急如焚。

距离比武考核还有一个多月,队员们却在备战集训中遇到了瓶颈:训练成绩迟迟不见提升,有的甚至出现小幅下滑。

此次,魏凯旋“临危受命”,被聘为该旅比武集训队干部组的军体教员。他立下军令状:“如果不能让队员在军体项目比武中拿奖,自愿受处分。”

和他搭档的,还有教导队军体教员王博正。这是该旅军体教员第一次在重大任务中经受考验。

魏凯旋迎头撞上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训练观念的冲突。

在集训队教员碰头会上,大家讨论最多的是“体能分配问题”。此次比武涉及的军事体能和技能课目较多,且都是连贯作业,对参赛队员的体能要求特别高。为此,大多数教员建议在分值较小的课目上减少时间和精力投入,确保队员在分值较高的课目中多拿分。

“体能分配不是根本的问题,最根本的是体能储备不足的问题。”魏凯旋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在训练场上连续观察发现,队员们从早上6点到夜里12点都在进行高强度训练,很多人的体能和心理都已到了承受极限。他说:“必须调整训练方案,增加休息时间,全面提升肌肉力量。”

“刀都架脖子上了,哪还来得及改训练方案”“时间本来就不够,竟然还要增加休息时间”“我们当年就靠往死里练,还不是一样摘金夺银”……魏凯旋的建议遭到诸多质疑。

引入新的科学训练方法,首先要打破旧观念和旧经验。

时间不等人。旅里召开议训会,魏凯旋站了起来:“请大家给我3分钟,讲清楚改进训练方案的必要性。”

“我给你5分钟!”对于提高训练效果的建议,该旅旅长邹锐乐意倾听。

5分钟,魏凯旋用“爆发式的能量”说服了大家。

在后期的训练中,他为集训队员制订了名为“体能循环系统”的训练新方案,还附录了一份健身食补计划。

按照新方案,集训队员延长了训前热身和训后放松拉伸的时间,每天重点训练一个大肌肉群和多个小肌肉群,并确保训后都有充足休息。

魏凯旋还要求队员们训前训后都科学食补,加速肌肉恢复和生长,并用按摩和冷水浴帮助排解肌肉酸痛。

时间,能证明一切。

旅里的集训队员们渐渐发现,按新方案进行训练,浑身肌肉酸痛的症状缓解得更快了,训练伤的发生率也大幅下降。

一个多月后,大家普遍感到精力体力都比以前充沛,切实感到自己的肌肉块更大、肌肉力量更强,训练成绩明显提升。

在正式比武竞赛中,该旅参赛队获得总评第一的好成绩,其中军体课目的成绩尤其突出。

比武结束后,魏凯旋回到连队,将集训中探索出的科学训练方法,第一时间用在连队的体能训练中。

如今,越来越多的战友在魏凯旋的指导下取得体能上的进步,科学训练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很多“蛮干式”的旧观念旧经验被一一打破。

前不久,旅里组织考核,魏凯旋所在的连队,在军体课目中再次取得优异成绩。

让新的训练方法在官兵心中扎下根,必须靠实际训练成效说话

西南边陲,雨季漫长而沉闷。

容道乐庆幸自己掌握了不少体能训练的新招数。作为某边防连副指导员兼军体教员,如何在室内把军事体育训练搞得有声有色,是他必须面对的挑战。

这个挑战已经困扰了基层训练骨干许多年。

采访中,一位士官回忆自己新兵时,在暴雨天所经历的第一次室内体能训练——

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这3种动作,每种先做100个热身,再加100个强化,最后100个收尾,中途可能还会因个别同志动作不标准再加100个“补课”,直到每个人身下都滴了一摊汗水。

“当时雨下那么大,本以为可以偷个懒,没想到在室内还要这样进行‘魔鬼’训练。”那位士官回忆说,“以前训练方法太单调枯燥,战友们都有抵触情绪。”

在接触了专业军体训练知识后,容道乐深深认识到,以往那种单调枯燥的室内体能组织方式不仅效果差,还很容易导致训练伤。

在容道乐看来,军体教员的职责之一就是改变这种一味“蛮干”的做法,让科学的军体训练方法真正在基层扎根。

“要推行新的军体训练方法,最难克服的还是经验主义。”容道乐告诉记者,从运动生理学上讲,只要是训练就肯定有效果,以前的有些“蛮干”做法有时“歪打正着”,最终也能达到预定的训练目标。因此,很多人就简单认为“有效就是正确”。

对于这样的经验主义观点,容道乐解释说:“关键是成本,科学训练3个月能达到的训练目标,靠‘蛮干’可能要6个月,还容易留下训练伤。”

在探索军体训练方法革新的过程中,容道乐遇到的阻力不小。

“考的是单杠就该挂到杠上练,考的是长跑就该去跑道上练,整那么多辅助练习有用吗?”一名班长曾这样向他发问。

容道乐耐心讲解每项军体考核课目所需要调动的肌肉群,以及提升相关肌肉群力量的方法规律,还给战友们推荐了不少网络上的健身视频。

要想让新的训练方法在官兵心中扎下根,必须靠实际训练成效说话。

连队下士徐政邦单杠课目过不了关,他经常自我加压吊在杠上练,手上都磨出了血泡,也不见效果。

容道乐对他进行了简单测试,发现他的弱项主要在核心力量和背部肌肉力量不足。对此,他为徐政邦设计了一整套的强化训练方案:从卧姿卷腹到吊杠卷腹,从哑铃到杠铃的各种“撸铁”招数……

经过数月苦练,徐政邦以超出自己想象的速度达到了合格水平。

又是一个大雨天,记者看到,在容道乐带领下,营房内依然是一番热火朝天的训练场景。不同的是,俯卧撑有了宽距俯卧撑、窄距俯卧撑、夹臂俯卧撑等多种变化;仰卧起坐中间穿插了各种卷腹和仰卧举腿等新课目;各班排还组织了挑战高难度动作的小比武。

“训练效率越来越高,大家就会越练越上瘾。”容道乐告诉记者,现在越来越多的战友都下载了健身APP,热衷于学习健身视频,科学训练体能已经成为营区新风尚。

看着连队体能考核成绩越来越好,他自豪地说:“军体训练是其他技能训练的基础,战友们体能储备越来越充沛,部队整体战斗力的提升也会越来越快。”

版式设计:梁 晨

备战陆军“边海卫士-2019”比武竞赛,某边防旅军体教员第一次在重大任务中经受住了考验,该旅参赛队获得边防旅综合第一名的成绩。图①:集训队员进行武装踩绳上课目训练。图②:比武竞赛现场,队员们相互鼓劲。图③:参赛队员载誉而归。魏 广、宋邦稳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