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中国边关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拉则拉的春日恋歌


■本报特约记者 李国涛

“这一世转山,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每次前往拉则拉哨所,途中经过仓央嘉措的故居,记者脑海里都会浮现出这句被后人传唱的诗句。

拉则拉的春天着实令人着迷,积雪消融,哨所周围山花次第开放,烂漫如画。

自相识之日起,记者已把拉则拉当成老友,又待之如初恋,因为那山、那路、那楼,每次前往都有不一样的风景。

做梦也想修好上哨路

拉则拉,藏语意为“神仙居住的山口”。然而这里并没有什么神仙,只矗立着一座哨楼,还有一群坚守哨所的兵。

哨所海拔4088米,又称“绝壁哨所”,哨所与连队直线距离不过700米,但上哨只有一条曲折小路,接近80度的陡坡,连牦牛都上不去。3公里的山路,仅单程就要走3个多小时。

春暖花开的季节,记者再次“打卡”拉则拉哨所。距离上次上哨采访已经过去大半年,自2013年至今,这已是记者第7次上哨。

最具挑战的一次上哨经历,还是几年前的初春。当时刚下过一场雪,记者和背运物资的战友踩在齐膝深的积雪里深一脚浅一脚,早上10点出发,下午3点才到达目的地。

茫茫雪野,下士张松松在前方带路,将战术动作融会贯通,用低姿匍匐的姿势推开积雪。他一边开路,一边回头大口喘着气说:“这样走,增大受力面积,不会陷入雪窟窿。”

记者也学着他的样子,用胳膊滑过积雪,戴着手套的手不一会儿就被冻得没了知觉。

还有一次记者冒雨上哨,右脚踏进泥坑,一个趔趄,像踩着香蕉皮一样跌倒,屁股差点开了花……

这次上哨,天气晴好。同行的连队指导员郭鑫笑着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去年夏天,连队专门重修了上哨路。”

这句话让人心头不禁一阵惊喜:修路,这可是官兵们多年来的梦想!记者迫不及待地走到路上——果然,脚下原本是一条难以攀爬的泥泞山路,如今已被砌上简易台阶,脚踩在上面很踏实。

“为了修路,上级专项投资,战友们亲自动手,前前后后干了2个月。”当兵就来到连队的郭鑫说,“做梦也想修好上哨路。”

在他心里,此次修路是他任主官期间最有价值的“政绩”。路难行,不但影响生活,更影响战备。用他自己的话说,“简直比给自家盖个新房还着急”。每次上级到哨所蹲点,修路都是这位基层主官最急切的呼吁。

“脚踩台阶,心踏实啊。”路上聊起上哨的往事,郭鑫的话语不失幽默:“有了路,连做梦都能把自己笑醒。”

索道修通的幸福

幸福总是猝然而来。除了修路,去年在上级大力支持下,团里还投入30多万元为拉则拉哨所修建了运输索道。“雪山快递”直达绝壁哨所,彻底结束了哨所物资全靠肩挑背扛的历史。

索道修通了,山上山下一片欢腾。副连长张章把索道的照片,发给远在陕西渭南老家的妻子于红艳:“上山修通了索道,再不用担心了。”

那年开春,于红艳第一次到连队探亲。本来住在山下连队的她,想上山看一眼哨所边上盛开的杜鹃。上哨路上,她的眼泪在眼眶打转,到了最难走的那段“绝望坡”时,这个城里长大的姑娘终于哭了出来……

张章以为于红艳累了、走不动路了,这个耿直的陕北汉子不知道,有一种感动叫心疼。时光一晃而过,得知索道修通的消息,于红艳将手机捧在怀里,眼眶又红了。

“运物资上哨的时间,从3小时缩短到15分钟,熟食运上山还是热的,这不就是幸福嘛。”作为索道管理员,上士郭兴旺觉得,索道的修通,拉近的不仅仅是山上与山下的距离。

马达轰鸣,郭兴旺熟练操纵着变速杆,装着各类物资的铁桶在一条飞入云端的钢索牵引下,被送往山顶哨所。15分钟后,他的对讲机里传来哨所“收货”的消息,这位老兵心满意足地笑了。

一条索道,悄然改变着绝壁哨所守哨所人的生活。借助这条“绿色通道”,哨所官兵可以与山下战友一同享受“军营唱吧”“便携式洗澡机”的惬意。

“大雪封山也不怕啦!”幸福写在上士徐兴记脸上。

2012年初,拉则拉突遇暴风雪,积雪压断输电线和光缆线,储存物资的地窖也被压塌,徐兴记和战友苦撑2天后,再也坐不住了。

“差点还真当了神仙。”徐兴记回忆,那次大雪下了2天,哨所冷得像冰窖,大家点起篝火取暖;在哨所蹲点的营长杨高土眼巴巴望着自己的手机,被冻成了冰坨。

第3天一大早,雪停了。万般无奈的杨高土和徐兴记腰里绑着背包绳,一前一后在齐腰的积雪里走了6个小时回到连队……当天下午,他俩又背着物资,带领6名战友踩着积雪上山。

索道修通,也彻底结束了哨所官兵缺水的生活——

曾几何时,哨所用水困难,官兵把洗了菜的水烧热用来洗碗。如今索道运来了桶装矿泉水,大家都说,他们的幸福指数只能用“爆棚”来形容。

恰似春风拂寒哨

再次走进哨楼,见证种种变化,记者甭提有多高兴啦。但此行美中不足的是,哨长彭小平的婚姻大事实在令人放心不下。

上次到拉则拉,彭小平还在热恋之中。去年,心仪的那位姑娘,顶风冒雪追爱天边边,彭小平的心里甜滋滋的。那天,从微信朋友圈看到他和恋人的合影,记者的心里突然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

然而爱情鸟飞入雪山,并非每对都会飞到终点。不久,再次浏览彭哨长的朋友圈,记者发现那张合影被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代替,彭小平写道:“拉则拉的春天,美丽却短暂。”

彭小平与姑娘吹灯了,再次跌入爱情的寒冬,战友们心里难免牵挂。

团里的政治工作处干事王旗红是他俩的介绍人,得知消息,这位一心只想撮合一对美好姻缘的“军营红娘”,脸上写满遗憾。

就在俩人即将分手时,休假在家的几位连队战友听说消息,组成“亲友团”赶往成都找到那位姑娘,试图帮助哨长挽回这段感情……关于彭小平的这次失恋,战友们聊起来都是一脸无奈:“他那个木脑壳,也不懂得说句好听的。”

同为贵州老乡的徐兴记,更是为彭小平的刻板性格着急:“说了他多少次也没用,他就是这样一个朴实的‘直男’。”

现如今,已经33岁的彭小平早就步入大龄剩男行列。他却还是老样子,待人做事从不搞AB面。

入伍14年,彭小平基本没离开过雪山哨所,更让他与讨好女孩这件事基本“绝缘”。营连领导拿他没辙,只好派他下山带新兵,决心让他与“00后”戍边新一代碰撞碰撞思想火花,换一换脑子。

“他在哨所待的时间太长了,该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代理哨长苏江如是说。

彭小平也明白营连领导的良苦用心,欣然下山,只是附加了一个条件:新训结束后,同意他再上山守哨。对于这件事,郭鑫聊起来也是哭笑不得。

尽管已经下山了,但彭小平好像始终未曾离开过拉则拉。哨所几位战友聊起彭小平,他那憨憨形象宛若浮现眼前。

“我的另一半啊,一定是个真正懂我的人,更是一个接受我的雪山、我的哨所的人。”山下的彭小平突然给记者发来一条信息。一贯木讷的他,此刻的话语,令人心生敬意,也让人心怀期待。

记者知道,彭小平在等待下一个春天的到来。记者也在期待着,再上拉则拉哨所的那一天早日到来,因为最美的风景永远在下一次。

图①:冰雪中找寻春天的踪影;图②:彭小平与家人视频;图③:苏江(中)与战友们在一起。

图④:张松松抚摸“绝壁哨所”戍边石。罗邦杨、王旗红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