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惟创新者胜 善跨界者赢


■王 宁

战“疫”背景下,一些企业的跨界转身,让人耳目一新。

据媒体报道,疫情防控期间,不少汽车制造商纷纷改建生产线造起口罩;一些酒厂、化妆品厂家也开始转型,生产起医用酒精、消毒液、洗手液;一些国有大型加油站,发挥自身点多面广的优势,开通“安心买菜”业务,实现安全无接触购物……一出出跨界好戏不断上演,不仅助力疫情防控、解决物资短缺难题,而且有利于推动复工复产、提升企业形象,可谓一举多得。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之下,对另一些行业来说,跨界则是一场自救。

疫情期间,不少餐厅暂时停工,大量员工待业,而物流、商超等行业却人手紧缺,为缓解困境,“共享员工”的跨界合作成了双赢之举;一些景区、博物馆同网络直播平台合作,让大众足不出户就能看美景、赏文物;一些餐饮企业联手电商、微商,推出外卖送餐服务……转型升级,跨界而生。

在这场没有旁观者的全行业战斗中,用跨界缓解燃眉之急,以转产为前线援助“弹药”,用转型应对行业危机,都是当前共同抗击疫情的有益探索,也是我们赢得这场战斗的底气所在。

敢于跨界,方能跨越。非常时期的跨界之举,让看似毫不相关、实则紧密相连的各行各业亲密“并肩”,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与思考。

疫情冲击下的企业生存需要跨界,部队战斗力建设同样如此。无论是战备训练还是科研攻关,无论是政治教育还是日常管理,多锤炼跨界能力,很有必要。

军事领域的竞争是最激烈的竞争。在世界新军事革命风起云涌、各国军事竞争呈现“加速度”的今天,你永远无法想象,下一个竞争对手是谁、他在哪里。很可能打败你的不是堂堂之阵、正面之敌,而只是一个看似无关的“路人甲”。惟有窥端倪而知全貌,识大势而勇作为,顺潮流而敢创新,方能在万千巨变中多一分把握,多几分胜算。

战争千古无同局。实践证明,来自不同领域、行业甚至不同文化的跨界合作,能够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和运作模式,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二战期间,美军根据统计学家提出的战法,大大减少了日军飞机对其舰船的命中率;苏军攻占柏林战役,朱可夫元帅采用“探照灯战法”,一举攻破德军心理防线,成功拿下了柏林;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埃及军队运用“水攻”战术巧妙突破了以军自诩固若金汤的巴列夫防线。

未来战场,惟创新者胜,善跨界者赢。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官兵不善于培养跨界思维,也不注重锤炼跨界能力。有的本位意识过强,只关心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不主动接触外部新知识;有的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排斥或无视外界变化,主动阻隔了自己和这个世界的链接;有的一味求稳、安于现状,对跨专业和领域的工作不愿意了解、不善于合作……凡此种种,导致战斗力建设活力不够、创新力不足,遇到“黑天鹅”只能束手无策、败下阵来。

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靠的是诸军兵种之间的深度融合。只有善于跨界,打通本领域、本专业的“隔断”,才能真正制胜未来战场。而要想实现跨界,必先拆除思想藩篱,打破思维界限。要勇于更新观念、放飞思想,突破传统思维、定势思维,善于“混搭”组合各种理念、方法,激活战斗力各要素。同时,应当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善于将外界事物为我所用,在互融互通互促中找到解决战斗力建设瓶颈的“突破口”。

“气清更觉山川近,意远从知宇宙宽。”疫情之下的企业跨界,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制造”的强大实力。直面未来战场挑战,我们也要善于跨界、勇于突破,这样才能从容应对今天的战争、打赢明天的战争。

(作者单位:北部战区陆军政工保障室)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